核心素养第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世纪教育网

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教学设计一 、课程标准了解中古时期亚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认识这一时期亚洲地区的独特面貌。二、教学目标唯物史观:了解不同地区间文明交流的表现现象,对于不同文明交流之间的意义,归纳世界历史纵 向发展与横向发展的关系,认识从分散孤立到联系成为一个整体的历史趋势。时空观念:通过教材中的资料,教师的知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古时期这一时空概念与亚洲这 一空间概念,发掘时空的深层特征,带领学生用时空去观察分析问题。史料实证:通过分析史料了解中古时期的阿拉伯、印度、日本和朝鲜的国家文化。熟悉各个文明的 特征。历史解释:理解伊斯兰教产生的必然性及其与阿拉伯国家创立的密切关系,学会运用内因和外因的 哲学范畴分析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的方法。家国情怀:了解并且尊重不同民族的宗教信仰与文化特征,理解和包容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学会与 各民族和谐共存,同时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对东西方文明的影响;大化改新内容及影响。理清不同地区间的文明交流的史 实与相互影响与渗透。2. 教学难点阿拉伯半岛统一、阿拉伯帝国扩张与伊斯兰教的关系。日本幕府统治的兴起。四、教法学法1 .教法:正面讲授、史料分析、讨论归纳等方法2.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对比法、讨论法、史料研读法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回顾旧知1、西欧封建社会的起止时间 基本特征 2、西欧封建社会出现的新变化 3、西欧城市的兴起与自治对社会的影响 通过回顾旧知,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引出《中古时期的亚洲》。【自主学习】1、中古时期的西亚——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发展概况(政治、经济、军事、 文化)以及对东西方文明的影响如何 2、中古时期的南亚——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的发展概况如何 3、中古时期的东亚:(1)7世纪,日本的重大改革与成果 (2)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的背景 主要内容 (3)高丽王朝的改革内容 朝鲜的建立与发展 【讲授新课】 本课分为三大部分:(一)西亚: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政教合一)(二)南亚:笈多帝国与德里苏丹国(多种宗教)(三)东亚:日本与朝鲜(中央集权)(一)西亚: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政教合一)师:展示阿拉伯帝国扩张的地图、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发展概况的表格。生:回答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发展概况。国家 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帝国宗教 伊斯兰教兴起发展 ①7C初:穆罕默德,伊斯兰教; ②622: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权;阿拉伯半岛 基本统一。 ③7C中期:对外扩张,先后征服; ④到8C中期: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 ①13C,奥斯曼兴起; ②14C中期,扩张,巴尔干和东南欧; ③1453,灭亡拜占庭帝国,定都伊斯坦布尔, 首 都 ; ④16C后期,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统治概况 ①政治: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 下设各部大臣。 ②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阿拉伯商人从事陆上和海上贸易;城市众多, 巴格达。 ③文化:兼收并蓄、融合创新 融合东西方文化;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①政治:政教合一 最高统治者是苏丹(宗教领袖、国家和军队的 主宰、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宗教上层和封建主是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和农 民承担各种苛捐杂税。 ②经济:一度繁荣 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帝国控制亚欧商路,征收重税。师 :展示我们所认识的阿拉伯各方面的图片引出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并展示相关材料 伊斯兰建筑我们所认识的阿拉伯(耶路撒冷) (阿拉伯数字)一千零一夜穆罕默德伊斯兰教[dá]怛罗斯之战东西方文明的使者材料:阿拉伯帝国领域内的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印度、叙利亚和埃及等地,都是古代东西方文化荟萃 的地区。帝国政治的相对稳定,交通发达,经济繁荣,为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帝国的统治者日益认识到科学文化的重要性。因此,阿拉伯帝国历代统治者都比较关心发展 科学文化事业。到阿拔斯王朝时期……他们不分宗教珍域,不拘泥意识形态的差异,不惜重金延聘人才, 尊重和奖掖各界学者。8世纪中叶,中国的造纸术和罗盘针传入阿拉伯帝国,对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 的发展与繁荣,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 古代史(下卷)>生:讨论派代表展示答案①地理位置优越,是文化荟萃之地,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②政局稳定,国家统一,经济繁荣③统治者的支持与开放宽容的文化态度④吸收东西方优秀文化,加以融合创新师: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是世界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历史上曾经地跨亚、非、欧三洲的 大帝国还有哪些 生: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二)南亚:笈多帝国与德里苏丹国(多种宗教) 师:展示笈多帝国与德里苏丹国发展概况的表格 生:完成表格国家 笈多帝国 德里苏丹国建立 4世纪初 13世纪初宗教 印度教得到统治阶级支持 伊斯兰教为国教统治概况 政局稳定,经济繁荣; 国王直接控制的地区主要为恒河中下游, 其余大部分地区仍保留原来的藩王,政令 不够统一。 中央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 司法和军事权力; 地方:划分为行省。行省长官由苏丹任命,重要 职位由穆斯林担任。(三)东亚:日本与朝鲜(中央集权)师:展示表格让学生结合表格提示,快速梳理日本部分、标注教材 生:分享梳理结果前660年 建国秦汉之际 中国移民把冶铁和水稻种植技术带到日本,推动了日本的发展646年 大化改新10世纪 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12世纪 进入幕府统治时期1868年 明治维新(中古时期的亚洲)师:展示表格让学生结合表格提示,快速梳理朝鲜部分、标注教材生:分享梳理结果7世纪末 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10世纪初 新罗人王建建立高丽王朝,效仿唐制。14末 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16末 日本侵略朝鲜,朝鲜请求中国支援。明朝派军队赴朝鲜作战,经过7年的艰苦奋斗,中朝 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师:在中华文化的影响下,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琉球列岛、中南半岛的越南以及以后随着移民中南 半岛及南洋群岛的大部分地区都曾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共同打造一个带有鲜明中华文化的文化圈(儒家文化圈)。【课堂小结】政教合一的西亚 多种宗教的南亚 中央集权的东亚特点 东西方文明的使者 多宗教并存 融汇中华千年文 化因子政治 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 政教合一的君主集权体制,但由于 宗教冲突仍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 君主中央集权体 制经济 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 对外贸易发达 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对外贸 易发达 农业、手工业、商 业发展较快,对外 贸易兴盛文化 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对世 界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多种宗教文化并存,在相互借鉴中 发展 以中国儒学文化 为中心,相互影响、 相互借鉴【板书设计】阿拉伯帝国的建立(吸收被征服地区文化)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帝国的鼎盛时期:政治领域、经济领域阿拉伯帝国的文化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奥斯曼帝国的建立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奥斯曼帝国的兴起(笈多帝国了笈多帝国的统治) (印度教的兴起得里苏丹国:建立、统治)中古时期的印度(南亚次大陆)(大化改新幕府时代的到来) (背景:庄园经济、武士集团) (南亚与东亚的国家)中古时期的日本形成:12世纪末,镰 仓幕府的建立(结束:德川幕府一日本最后一个幕府)中古时期的朝鲜(政教合一多种宗教中央集权)西亚南亚东亚【达标训练】1.他作为精神领袖,创立了世界性宗教作为政治领袖,推动了阿拉伯地区的统一。材料中的“他” 是 ( )A. 亚历山大 B. 基督C. 穆罕默德 D. 乔达摩 ·悉达多【答案】C2.沿着丝绸之路,东西方文化不断交流和传播。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对世界文 化的传播与交流起到最大贡献的是()A.印度人 B.希腊人C.阿拉伯人 D. 伊斯兰教【答案】C3.《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它把来自印 度、埃及、波斯和两河流域的几百个故事串联起来,成为研究阿拉伯帝国的珍贵资料。这反映了阿拉伯 帝国( )A.重视历史资料收集 B.地跨亚、非、欧三洲C.继承融合世界文化 D.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答案】C4.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 里几乎灭尽,而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又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这 说明阿拉伯人( )A.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 B.在沟通世界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C.在自然科学的成就方面影响西方 D 一度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答案】A5.奥斯曼帝国的苏丹被认为是贵族生命和财产的保护者,而贵族是苏丹的奴仆;苏丹是农民的“牧 羊人”,农民则是苏丹圈养的“羊群”;苏丹还是非穆斯林臣民的皇帝。这说明奥斯曼帝国( )A.苏丹成为凝聚社会的重要力量 B苏.丹的地位高于宗教领袖C.苏丹是各界共同推举产生的 D.苏丹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答案】A6.唐朝初年,遣唐使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典章制度,对646年日本著名的大 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化改新使日本发生了实质性变化是()A.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B.引进了中国先进的制度C.缓和了各种矛盾,稳定了政局 D.天皇掌握了实权【答案】A【作业布置】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课时作业。【教学反思】本课内容虽然不多,但时空跨度又比较大,对学生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给出的策略是“提炼 教材重点、重视逻辑演进、培养核心素养”。把每一个子目中课标强调的、与教材其他课节内容联系密切的、又有一定思维含量的内容作为本课重点加以详细分析。面对新课标新教材,教师要注意历史课堂 不仅仅是对历史知识的讲授,更是对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所以本课运用文字、图片等史料,培养学生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使学生会利用相关历史资料解决问题。

THE END
0.中国人民大学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汉学研究中心简介Modern History Databases (MHDB)近代史数位资料库 https://mhdb.mh.sinica.edu.tw/ 由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维护,提供 18 个数据库的跨库检索,收录清至民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学文献及出版物。跨库检索只需注册即可免费使用,但在各组成数据库内进行检索往往能提高检索结果和检索效率。 jvzq<84jcpzvk7wwe0kew7hp1yr{{mm1zuwl|‚4;5g>95@678e<5;j9:;:9b7lj4:7j:d:g0jvs
1.以海外藏档深化近代中日关系研究所以仅看一国档案并不能解决中国近代史的某些问题,必须要有多国档案综合分析,才能对中国近代史各种各样的政治问题、边疆民族问题,产生比较清晰的理解。这也要求我们研究要有国际化视野,注重运用多国史料,从而推动学术研究走向更高层次。 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横向检索推动研究深化jvzquC41yy}/e|xp0et0n|}1uni{1;5452=0v;5452=2;h:88;75;7xjvor
2.北京大学亚洲史地文献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亚洲史地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9月,是在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侯仁之先生的关怀和鼓励下创建的。中心由北京大学图书馆暨特藏中心和城市与环境学院历史地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组成,开展亚洲史地文献的搜集、整理、揭示和研究。完成了侯仁之藏书建设、北京历史地理数据库、“仁之玮瑛藏书”特色库、国家清jvzquC41yy}/nrg0rm{/gmz0ep5qq{ycn1io1klim1qy{s4{|ujxz
3.与国际中国社会史大论战以1956年中国历史分期问题讨论为中心有会议上发言时即主要介绍了中国的亚洲史研究,这种历史研究特别注重亚洲人民反帝反殖反霸斗争的历史GiWook Shin, Daniel C. Sneider eds., History Textbooks and the War in Asia: Divided Memories(London: Routledge, 2011), 4445; 引用主席的话谈朝鲜战争.,这一研究趋向与欧美 jvzq<84ddu46{€q0eqs0ejsmcq}fpncp1788:>0jvsm
4.重建关于“中国”的历史论述的兴趣。我提倡的同心圆史观扭转『中国主体,台湾附属』的认识方式,也有人深有同感」27,他觉得,这是反抗文化霸权,因而试图瓦解传统的「中国」论述,代之以一个以台湾为中心,逐级放大的同心圆作为历史论述的空间单位,即第一圈是本土的乡土史,第二圈是台湾史、第三圈是中国史,第四圈是亚洲史,第五圈一直到世界史jvzquC41tekoy7q|w0kew7hp1e532;72:1743B3jvor
5.中心成果《海外华语资源库建设》项目成果介绍(二)华语传承口述史资料库 海外华语传承口述史资源库是中华语言文化传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外华语传承口述史研究是一项“留根铸魂”的学术工程。再现华教精英的光辉事迹、生命历程、实践体验和动人话语,提炼他们维护华语文事业的精神核心,可以接续中华语言文化海外再生的动力。 jvzquC41{wbpƒn{wct/duhw0gjv0ls1kplp1:5881865:3jvo
6.葛兆光教授论文《蒙古时代之后——东部亚洲海域的一个历史关键在“蒙古时代”之后,东部亚洲或者说环东海南海区域的国际关系史基本特点是什么?我的初步看法是,在19世纪中叶欧洲坚船利炮进入东亚,形成巨大“冲击”之前: (1)环东海、南海诸国,一方面以朝鲜“事大交邻”为中心联结东北亚,一方面以朝贡和贸易为重心连接东南亚,东部亚洲海域大体有一个基本稳定的国际秩序,这个秩序从14jvzquC41kcnt0ozfcp4ff~3ep1oohx4323603=<50jzn
7.亚洲历史资料中心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是2001年11月30日,在日本国立公文书馆,作为不仅能使日本人,同时也能使世界各国人士通过互联网获得这些资料的场所而设立的。 本中心所提供的“亚洲历史资料”是指作为关于近代和现代我国与亚洲近邻各国关系的历史资料而十分重要的我国的公文档案和其他纪录。现在正依次对外务省外交史料馆、防卫厅防卫研究jvzquC41yy}/ljhct0mp0su1ejoog|j1cduvv8ltggzjpp3jvor
8.董欣洁:论新时代中国世界历史学话语体系的构建这些具体工作在世界史研究力量的组织培养、世界史研究项目的规划制定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相应地,这也为克服“欧洲中心论”的消极影响、切实从全球视野出发推进具体的世界史研究提供了制度基础和人才储备。 回顾中国世界历史学的发展历程,就会发现关于世界历史学话语体系的探讨从近代中国世界史研究萌生以来,一直jvzq<84kyj4du|s0ep5yull1uzrm{|}u14632:61v4632:625a;34=>;70yivvq
9.亚洲历史资料中心(※相关信息将用于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改善服务以及提高数据库的质量) 状态不佳留言板(英文:Error form)请协助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英文:Questionnaire)网站使用须知 网站导航 链接集 咨询 东京都文京区本乡三丁目22-5 住友不动产本乡大厦10楼TEL:+81 (0)3 5805 8801E-mail:jacar_enquire◆archives.go.jp(jvzquC41yy}/ljhct0mp0su1ejoog|j1kpwvk{~0jvsm
10.亚洲历史资料中心(JapanCenterforAsianHistoricalRecords)http://www.jacar.go.jp/chinese/index.html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是在近现代的日本内阁、外务省、陆军、海军的公文书以及其他记录当中选出与亚洲近邻各国之间的关系相关的资料,世界上史无前例地将它进行数字化,构筑图像数据库,通过在这个网站上公开提供资料,尝试共有历史事实的数字存档。该中心可以算是世界上一个大型的jvzquC41yy}/fxzdcp4dqv4itq{q1}trke57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