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桥头遗址:中华文明再前推至多年为中华历史正本清源大地湾遗址伏羲文明史

人类文明进化史上出现了重大发现:据浙江新闻报道,在浙江义乌的桥头遗址挖掘出土了一具距今8000多年的男性人骨。

△ 义乌距今8000多年的男性人骨

8月10日,超强台风“利奇马”直击浙江,近百万民众紧急转移。然而,就在此时,全国各地近50位考古学家、文博系统的专家学者,改签了多次停运的火车、飞机,在大风大雨天赶到了浙江义乌,只为亲眼看看八、九千年前,义乌人的一个大型聚落——位于义乌桥头村里的“桥头遗址”。

△ 义乌桥头村里的“桥头遗址”

桥头遗址实际自2014年起已经持续发掘了5年多时间,桥头遗址是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聚落遗址,属于上山文化的组成。据考古学者研究,上山文化属于跨湖桥文化的重要源头,是比河姆渡-良渚文化早3000年的文化时代。

此次的重大考古突破是发现了上山文化第一座完整的墓葬。墓葬内除了一具保存完整的人骨,还有大量精美的陶制器物,重点是在这些陶制器物上竟然发现了易经卦形的纹饰。这具完整的男人骨架,1米73,侧身屈肢,怀里“抱”着一只红衣彩陶,目前的测年结果是距今8000多年,而瓷器则是9000多年。

人类文明的界定

要清楚什么是文明,就必须先明白另外一个词——“文化”。文化这个词的解释在许老师的《国学之道》第一讲已经为大家展开。“文化”一词起源于《易经》中火贲卦的《彖》辞: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化的产生,第一步来源于人类认识自然,了解天文地理、时空变换;第二步则是人类通过思维和思想意识,去利用、改造自然,产生出为人所用的产物。文化,即人文化成,它是一种人与自然互动的产物和结果。

而文明则是以“文”来记录、传播、展现、表达人文化成的过程。

这个“文”非常有讲究,汉语中的文与字实际是两个概念,只是我们后人已经淡化了这些重要的概念。文是文,字是字,许慎《说文》中讲“依类象形谓之文,形声相益谓之字”。“文”是象形、指示、会意的直接表达形式,“字”是对形声、转注、假借的表达形式。

所以,无论是人文还是天文,都是通过象形、指示、会意的形式在记录、表现、展示人与天地之间的各种信息、内容。这也就让人们理解,那些出土文物上留有的图腾、纹饰、符号不是简单的装饰或者随意画的,里面实际都蕴藏着重要的事物信息与内容。

“文明”在《尚书·舜典》也出现过:“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文明是人文化成的进展过程,正是人类通过自己的思想意识不断把握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通过自己的创造力不断深化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并且为自身发展所用,创造出不同的物质、精神文化产物,并能够以这些产物为载体来彰显天、地与人之间的信息和内容。

人们普遍认识的文明,是指人类所建立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称,而文字作为记载和传播文明的方式和途径,科学界也通常将把文字的出现称之为人类文明进化的开端。

而古人对于文明开端的界定实际是以“文”的出现就能够证明了,“字”记录语言声音的方式,其中并没有直接对应的事物信息与内容。

桥头遗址此次的发现

为什么具有重大意义?

桥头遗址是迄今所知东亚大陆最早最完整的环壕聚落,属于上山文化。2000年发现的浦江上山遗址,将浙江新石器历史上溯到了一万年以前。

△ 环壕聚落

△ 房子痕迹

这一次的挖掘让人们看到,有大量的房子痕迹,中间是人工环壕包围住的一块高土台,看上去像是村落中心,带有公共功能的这种区域,可以推测是部落社会公共活动的地方。中心土台里,发现了十多个器物坑,坑里布满了大量彩陶,分乳白彩和红彩两种,精美绝伦。其中有一件陶器,造型完全可以和唐宋时期的瓷器媲美,口沿圆润、光滑。这些陶器引起专家们强烈感叹:没想到9000年前浙江人的陶器技术这么高超。

“卦”作为“文”使用

是最早展示、承载信息的形式

而最令人惊讶的却是陶器上反复出现的图案信息。从考古专家们提供的现场图片看到,彩陶上有很多由乳白色突起的“白点点”组成的不同长短的图案,还有一个由六杠“白条纹”组成的图形。这些由点点组成的图案正是展示了《易经》的河图、洛书的信息;而白条纹组成的图形则是易经中的六爻卦——雷地豫。之前考古发现过的伏羲八卦都以原始八卦图文为主,这些原始八卦图文记录的是八卦太阳历的内容,还需要考古学者进行破译和转化,这类标志在大汶口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大溪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中均有发现,也距今6500--4000年的时间。而此次桥头遗址中发现的伏羲卦图文则不同于以往的原始八卦图文,桥头遗址中的纹饰则直接以阴阳爻的形式出现,与流传至今的八卦乃至六十四卦完全一致。

△ 以阴阳爻的形式出现的卦

△ 以阴阳爻的形式出现的卦

这一点正是桥头遗址发现意义非凡的原因。在上文已为大家简单讲了“文”的本质意思,“文”是人类最早记录事物信息和内容的表达形式。而伏羲氏族所创立的八卦以及太极纹饰等则是人类最初记录自然规律与信息的方式。所以,卦不是西方人所说的单纯符号,是世界最早的“文”。卦所描绘的事物更具有能量状态上的意义,也远远超越一般文字的含义。考古学家们一般都把研究重点放在对于遗址建筑格局、功用和器物的技艺上,但往往忽略刻在这些器物之上的卦和纹饰(文)所揭示的信息内涵,这些才是打开通往上古时代人类文明发展秘密的重要大门。

中华文明的产生至少距今9000年

同时,桥头遗址的挖掘工作为中华文明的产生与存在的时间问题上提供了有利的证明,从试掘探方早期文化层中获取的炭屑样品进行了碳14年代测定,获得了7985±50、8090±45等数据,到如今校正年代为距今约9000年。

对于中国文明留存的时间问题上,国际最流行 的说法是按照20 世纪前期殷墟发掘的考古成果,把西元前 1500 年以后殷商文明作为中国文明最初起点,因而把中国排在“四大文明古国之末”。中国国内发表的大部分中国史、世界史著作,最多也只是把中华文明起源的源头上溯到西元前 2000 年的夏朝。其中还混有不少中华文明“西来论”的假说。

但这一次,桥头遗址的考古发现却是对那些恶意缩短中华文明存续时间的学者们给予了有力反驳。我们需要清楚,中华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距今远远超过国际上的3500年,也不是现在历史教科书和人们俗称的5000年。此前,大地湾遗址发掘时,就已经将中华文明的存续时间定位在了8000年左右,而今又一次更新为9000年。所以,请每一位中华儿女都明白,作为中华民族的后裔,你我所承载的中华文明至少存在了9000年!

世界的另一边,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存在于西元前3500年至西元前2371年,距今5500多年;古埃及文明处于西元前5000年至西元641年,距今有7000多年;以及古印度文明发源于西元前2500年左右,距今也仅有4500年。

所以,桥头遗址的重要挖掘成果能够称作世界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发现,证明了中华文明是世界存续最为古老和长久的文明。至少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地区的考古遗址和历史文献能证明有超过中国上古文明存在的时间年限。

华夏民族上古文明的发展进程

中国华夏民族上古时代延续与迁徙的文明进程大致分为三个先后阶段,先仰韶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先仰韶文化的聚集地正是甘肃天水大地湾遗址,(西元前6000—西元前2800年)距今8000多年,比仰韶文化早1000多年。仰韶文化其存在的文化遗址零星散乱于黄河中游地区,著名的是陕西的半坡遗址,仰韶文化延续了两千年(西元前5000—西元前3000年),距今有7000年的历史,与仰韶文化同时期的有山东的大汶口文化和浙江的河姆渡-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山西陶寺遗址为核心,(西元前3000—西元前2000年)距今5000年的历史。这是华夏民族上古文明进程的基本断代。

上古文明中留下的重要信息

正如前文所谈,上古文明的不同文化遗址中均出现过不同的原始图腾、符号、文与字,其中出现过的原始太极图就有非常多种。

以大地湾遗址为例:

其中,大地湾遗址是众多著名遗址中最具历史意义的,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考古专家普遍认为大地湾遗址就是伏羲氏族文化的聚集地。在大地湾我们发现了华夏民族最早的彩陶技艺,世界最早最古老的混凝土,世界最早出现的农业文明,中国最古老的原始文字,中国最早的雕塑,中国最早的宫殿和房屋建筑,中国最早的消防系统设计,中国最早的度量衡……这些世界与中国之最都使大地湾遗址毋庸置疑地成为中华文明的开端而出现。

△ 大地湾四期出土文物

△ 大地湾向西延伸的马家窑文化陶器

而说到中国最古老的原始文字出自此地,是说大地湾一期彩陶钵口沿内和部分彩陶片的内壁发现有十余种红彩符号,有类似水波纹状的,类似植物生长的,还有以直线和曲线相交的形纹等。专家们在这些文字雏形发现了中国传统图腾太极图和变形的卦。大地湾陶器上的彩绘符号蕴含的是伏羲氏“画八卦”“造书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距今8000年的彩绘符号,承载着人类发现、记录自然规律的信息,是中国原始文字的雏形。

易经系统——中华文化的主导

易经哲学家许文胜教授当知道桥头遗址的重大发现之后,深刻地指出:易经的卦,从一开始就是作为表意的“文”而出现的,能同时表达事物的本质、属性、类别、时间、地点、方位、状态、发展变化的规律等等,这也是中国汉字发展一直秉承的方向,具有表意、类象以及时空的多层含义。在易经里,震为雷、为出、为东方;坤为地、为土、为众多;陶器属土,对应坤卦;所以,雷地豫卦出现在东方义乌的陶器上不是偶然的,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当地所发生的事。

精研易经系统30多年的许教授进一步指出:浙江义乌所出现的易图文来自伏羲氏族的文化传承,是大地湾文化的延伸;这次考古的新发现,把伏羲创立易经的时间往前推进到了9000多年前,改写了人类文明进化的历史,是世界考古史上绝无仅有的伟大进展。同时再次印证了易经一直是中华文化的主导,自古以来指引了一代又一代人创造了辉煌的人类文明。国家需要在中国文明史上特别加上这个内容。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次考古的最大成果是发现了那副完整的人骨,其实真正的惊喜是陶器上出现的卦与河图洛书的内容!只有懂得中国文化的人才会理解其中的深远意义。易经是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活水源头,是指导科学技术的核心原理。因此,我们的考古工作者要深刻懂得易经的文化内涵,不能只把这些符号当作毫无指示、表意的单纯装饰而忽略之!要知道这些符号文字,才是现代人与上古智慧先贤沟通交流的密码,是人类探索上古文明最重要的秘钥.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人类文明的最早发源地之一,东非大裂谷地球上最大的伤疤,东非大裂谷。被称为世界地理的奇迹。有科学发现。科学家发现东非大裂谷是人类文明的最早发源地之一。 在天空中透过机窗俯瞰东非大陆,会看到一条硕大的刀疤呈现在你的眼前。一定会被眼前的景色。一定会被眼前的景色惊讶到。这就是著名的东非大裂谷。 东非大裂谷的南端是赞比西河的下游谷地,北端 jvzquC41yy}/lrfpuj{/exr1r1i4hlg5o
1.古文明新发现古埃及,最早的人类文明摇篮之一 古埃及的地理范围和今日埃及大致相当,尼罗河纵贯埃及全境,给古代埃及居民带来了极其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水源和沃土,使其在新石器时代就进入文明史。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自古王国时期(约公元前2686年~前2181年),埃及全国统一,建立了以法老为最高统治者的中央jvzquC41yy}/elyx0eun1pjqitgqj‚4vjgsf1y~tcooe1p|odl5hcs433:9/uqyon
2.探访西侯度遗址:燃起中国第一堆文明之火黄河岸畔,约243万年前的西侯度遗址,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之一,保存着中国最早的人类用火实证。“使用火,代表着人类在告别茹毛饮血,慢慢走向文明。”21日,西侯度遗址文物保护所所长张雯告诉记者。 来自美国、法国、加拿大、瑞典、意大利、葡萄牙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探访西侯度遗址。 武俊杰 jvzq<84{p0vfqyqg0eun0ls1p4532;9127831l8946;4/=5:7496:7mvon
3.[观点]杨共乐:中华文明及其对人类的重大贡献——中西文明比较的视角就人类文明的发展而言,中华文明的起源不能算是最早的,但中华文明是唯一的从未中断过的原生文明。“今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就是那创造古老文明的先民之后裔,在这片土地上是同一种文明按照自身的逻辑演进、发展,并一直延续下来。同时,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显示了巨大的凝聚力,不仅没有中断,也没有分裂;只有新的文明jvzquC41pg}t0ksw0gjv0ls1|z5y|my134>36:3jvo
4.人类文明的起源美国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 有一次被学生问到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才是人类文明的最初标志? 学生们猜想答案可能是石器或者火之类的,然而米德的回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她说,人类文明最初的标志是考古中发现的“一块折断后又愈合的股骨”(femur)。 jvzquC41ycv/fxzdcp4dqv4pqvk0:::9:7:6:8Dhtqs>c~yjqt
5.文明的历史含义及其当代启示摘要:“文明”和“文化”可以在宽泛的意义上通用。在人类文明的初期,人的自我中心化是一种普遍的文化心理现象,但文明成熟的标志却在于这种自我中心化的扬弃。人的存在具有超越性,人的个体与类之间的积极互动,使人类文明以加速度的方式演进。人的肉体存在与精神存在的分野这一人类学本体论悖论,在东西方文明中都有各jvzquC41euyo0ls1vqvog€x142842A4v42842A5:a7<89?<:0unuou
6.文明的起源(豆瓣)一部献给孩子的生动而曲折的人类文明史 ◎ 编辑推荐 ☆ 纽伯瑞儿童文学金奖作家房龙为孩子倾情创作,一部有趣的远古人类兴亡史。 ☆ 语言简洁、凝练,在充满故事性的描述中再现了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各个关键阶段,细数各支古文明的语言、社会构成的特点, 以及各民族之间互相的渊源与冲突。这本书读起来引人入胜、趣味jvzquC41dqul0mtwdct/exr1uwhkgly157?76;<81
7.创造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人民要论)三年多前,新冠疫情突袭而至、来势汹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三年多抗疫斗争的“中国答卷”,凸显抗疫“中国价值”、发挥抗疫“中jvzquC41pg}t0lhvx0ipo872455158821CXUKXf{6vsqQjF\6J}xqsKRp4915<50ujznn
8.探寻文明源流坚定文化自信新闻频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考古发现的重大成就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近年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关注中国境内人类起源、文明起源、中华文明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重要地位等。截至目前,国家文物局共批准立项夏文化研究等18个重大项目jvzquC41pg}t0lhvx0ipo872455138531CXUK[;7g6ZwM\[:EUPGQh84913960u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