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那么多昏君暴君,什么都敢干为什么唯独不敢杀史官篡改历史历史区

杀不完。又不是只有史官!老百姓知道这是不是好领导

杀不完。又不是只有史官!老百姓知道这是不是好领导

因为昏君暴君的行为他们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当然要记下来了

因为昏君暴君的行为他们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当然要记下来了

全部回帖

杀不完。又不是只有史官!老百姓知道这是不是好领导

杀不完。又不是只有史官!老百姓知道这是不是好领导

什么叫昏君暴君?这个定义本身就是个问题,哪个统治者不昏庸不残暴?只不过是历史只关于他们的优点或者缺点罢了!没有一个统治者是无辜的!都沾满了人民的鲜血!

什么叫昏君暴君?这个定义本身就是个问题,哪个统治者不昏庸不残暴?只不过是历史只关于他们的优点或者缺点罢了!没有一个统治者是无辜的!都沾满了人民的鲜血!

先问是不是,再问有没有

先问是不是,再问有没有

崔杼弑其君

崔杼弑其君

因为昏君暴君的行为他们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当然要记下来了

因为昏君暴君的行为他们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当然要记下来了

史官都是世家里出的,地位也不低,怎么能随便就杀。这也算是世家门阀用来掣肘皇权的手段

史官都是世家里出的,地位也不低,怎么能随便就杀。这也算是世家门阀用来掣肘皇权的手段

首先要明确,杀史官和篡改历史是两码事,互不影响

首先要明确,杀史官和篡改历史是两码事,互不影响

别人可不觉得是黑料

别人可不觉得是黑料

怎么没有改,唐太宗不是大改特改了吗

怎么没有改,唐太宗不是大改特改了吗

李世民不就改了吗,还看起居注,把李渊起兵功劳写成自己的,把李渊李建成改成窝囊废。。。傻子才信,呵呵

李世民不就改了吗,还看起居注,把李渊起兵功劳写成自己的,把李渊李建成改成窝囊废。。。傻子才信,呵呵

为什么要杀呢,只有放任那些官员贪,三七分,他们巴不得每天给皇帝歌功颂德,哪有什么好皇帝啊,都是剥削百姓的利益集团

为什么要杀呢,只有放任那些官员贪,三七分,他们巴不得每天给皇帝歌功颂德,哪有什么好皇帝啊,都是剥削百姓的利益集团

篡改历史的多了去了。别说几千几百年前很多事只有那么两三个人知道,就是当代信息这么发达透明,同一件事几年间记述评价都会完全相反,真相鬼才知道

篡改历史的多了去了。别说几千几百年前很多事只有那么两三个人知道,就是当代信息这么发达透明,同一件事几年间记述评价都会完全相反,真相鬼才知道

皇帝根本不怕史官,起居注被篡改太正常不过了。但是史书都是后来的朝代所写的

皇帝根本不怕史官,起居注被篡改太正常不过了。但是史书都是后来的朝代所写的

春秋时期一个崔杼弑其君,崔杼连杀三个史官还是这么写,就认了。杀不完这类人

春秋时期一个崔杼弑其君,崔杼连杀三个史官还是这么写,就认了。杀不完这类人

记录历史有官方,也有私人。

记录历史有官方,也有私人。

姓崔的都要把人史官兄弟杀光,愣是坚持不肯改历史

姓崔的都要把人史官兄弟杀光,愣是坚持不肯改历史

李世民不是改了吗?

李世民不是改了吗?

怎么没有改,唐太宗不是大改特改了吗

怎么没有改,唐太宗不是大改特改了吗

还是改不掉杀兄弟囚禁父亲的罪恶

还是改不掉杀兄弟囚禁父亲的罪恶

皇帝还真可以裹挟史官美化自己,但史官大多都很聪明,会留很多史料暗示和破绽给后人。

皇帝还真可以裹挟史官美化自己,但史官大多都很聪明,会留很多史料暗示和破绽给后人。

怎么没有改,唐太宗不是大改特改了吗

怎么没有改,唐太宗不是大改特改了吗

证据呢?拿出改的史料证据,没有就别来秀,比如“司马迁作《景帝本纪》,极言景帝之短及武帝之过,武帝怒而削去之。”这样的改史证据。

证据呢?拿出改的史料证据,没有就别来秀,比如“司马迁作《景帝本纪》,极言景帝之短及武帝之过,武帝怒而削去之。”这样的改史证据。

THE END
0.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史学知识)当权者会不会利用自己的职权来篡改历史?稗闻野史中,到底哪些是真实的,哪些又是戏说呢?事实上,古代史官编撰史书的时候,是需要向最高统治者保密的。虽然天子可以看以前的史书,却不能查阅有关自己的记录。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规定逐渐有所松动,史官们在记录当代帝王的事迹时,也带上了几分顾虑,这就造成了部分jvzquC41yy}/onnrkct/ew478g€czjs
1.《历史学是什么》: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中国文化有尚古传统,思想家常诉诸古代权威作为自己学说的思想根据,拯救人类社会,不在创新,而在复古。而在我们当下的教育中,历史给我们的印象就是要古为今用。当我们遇到什么问题时,总要翻翻史书回过头看看前人是怎么做的。 甚至于,有些人为了达到某一目的,在历史中穿凿附会,恶意篡改,将历史沦为其服务的工具。 jvzquC41yy}/fxzdcp4dqv4itq{q1}trke53:A6:44>51
2.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8. 《何以“成王败寇”?——政治史视野下的中国古代官方历史书写》,《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 9. 《乾隆刊本<晋政辑要>史料价值略论》,《史志学刊》2018年第6期。(第一作者) 10. 《许敬宗篡改国史问题新探——政治史视野下的唐代国史撰修》,《唐史论丛》2018年第2期。(第一作者) jvzquC41jkyuq{~0uz{/gmz0ep5zsuo1;:9297mvo
3.耦耕读书会之十五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史官根据当时的主流价值观,判断事件好坏、合法与否。因此,由于个体和时代的差异性,部分历史不可避免地会被篡改、湮灭。 为什么重视历史 从司马迁修《史记》后,大多数历史都是官修,即后朝为前朝修史,经过审查正史颁布,称为正史。对历史的重视体现在,即使朝代刚刚建立百废待兴,修史仍然为首要任务。 jvzquC41yy}/rqgu0rqv0niw0et0496:1pkxuh5634562?80jvsm
4.褒善贬恶与传统史学的向善追求以求真为首要目标的科学主义史学认为,传统史学褒善贬恶,必然掺杂个人好恶,为了某种目的而篡改历史,影响历史的真实。其实,传统史学并不存在“求真”与“求善”的冲突。相反,二者是统一在一起的,古代史家经常将“直书其事”和“惩恶劝善”放在一起讨论。唐代刘知幾说:“况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其有贼臣逆子,淫君乱主,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则秽 jvzquC41yy}/e|xp0et0n|}1nu~`v}}y14635:61v4635:623a;7;=7920yivv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