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快闪丨西方史学理论的源与流:史学思潮学术路径和研究方法唯物史观马克思方法论认识论

从近些年的研究趋势来看,国外学术界尝试从后现代叙事理论的角度来研究德国史学的现代转型其中丹尼尔·福尔达的《科学出于艺术:德国现代历史书写的兴起(1760-1860)》和布劳的《作为重现之视:兰克与现代史学的开端》最具有代表性。除了一部分西方史学史教科书涉及德国现代史学与欧洲近代史学的关系问题,国内仅有刘耀春的《延续与断裂:启蒙运动时期到19世纪欧洲史学的转变》和王晴佳的《西方史学如何完成其近代转型?——四个方面的考察》,两位学者专门撰文探讨过此问题。通过研究与梳理,下面我将澄清德国现代史学与博学好古研究、启蒙史学之间的连续性和断裂性。首先,我认为德国现代史学不同于博学好古研究。既有研究通过分析欧洲近代史学以及博学好古研究,以此强调兰克早期史学并未产生根本性突破。考证是德国现代史学的重要特征之一,但并非其灵魂,德国现代史学对政治的介入及其民族主义特征是博学好古研究完全不具备的。其次,我认为德国现代史学不同于启蒙史学。尽管德国现代史学与启蒙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自兰克出版其处女作《罗曼与日耳曼诸民族史》开始,德国史学就具有了明显的反启蒙的历史主义特征,只有反对抽象的启蒙理性,历史主义才能成立。再次,德国现代史学并非脱胎于哥廷根史学。哥廷根史学并非德国现代史学的直接源头。处于现代转型阶段的德国史学旨在追求“阐释”而非“考证”,这使其与在方法论层面只强调“考证”的哥廷根史学截然不同。德国现代史学起源和形成具有其内在性。首先,德国现代史学的起源和形成与多重社会历史因素密不可分。德国现代史学的兴起与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战争以及其后的保守社会氛围都存在密切的关联。德国的新人文主义和新教氛围对历史主义的兴起产生了重要影响。诸如兰克和德罗伊森这样的德国现代史学奠基人都是受时事感召才转行从事历史研究的。其次,德国现代史学的形成是多学科交互作用的产物。现有证据显示,德国现代史学与哥廷根史学存在较大差异,专业背景和培养方式上的差异尤其明显。兰克和德罗伊森等德国现代史学奠基人是古典语文学出身且深受新教神学、德国古典哲学影响。尽管学科之争导致当时历史学家对借鉴其他学科的思想和方法讳莫如深,但从其他学科截取自身所需资源来建构德国现代史学却是不争的事实。正是多学科交互作用使得德国现代史学与法国、英国和美国等国的现代史学存在明显差别。再次,德国现代史学是专业化史学。19世纪的德国建立和完善了历史学培养体制,阐发了系统的史学方法论,创办了专业的史学期刊和学会。这方面的举措对西方其他国家的现代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昭示了德国现代史学与欧洲近代史学大相径庭。所以德国史学的现代转型不是单线而是复线推进的。德国现代史学不是从博学好古研究、启蒙史学和哥廷根史学直接演变而来的,兰克和德罗伊森等德国现代史学奠基人都不是它们的嫡系传人,他们在欧洲社会转型过程中,以古典语文学、德国古典哲学、新人文主义、新教神学为理论资源创造了一种新史学,一种深刻影响各国现代史学的专业史学。在这一转型进程中,新旧史学存在一个并行交替的过程。在兰克时代,继承哥廷根史学的“旧史学”在德国依然大行其道但却逐渐呈现衰颓之势;在其他西方国家,不同于现代史学的传统史学虽然在19世纪遭遇了新史学的挑战,但仍然存续了较长时间。以上就是我关于德国史学现代转型的一些简单理解,谢谢各位!杨长云(主持人):谢谢各位老师精彩的发言,内容可谓琳琅满目。五位老师分别从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美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史家认识主体论、唯物史观和德国史学的现代转型,言简意赅地讲述了它们的主要特征、最新进展等。梁老师在思想史和史学史的视域下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全球化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演变。其中梁老师具体展现了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两代研究群体史学范式的演变和他们的史观逻辑,我认为这里面还有非常大的开拓空间。梁老师在讲到英国第二代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佩里·安德森时,我非常有感触,在读研究生期间我就非常喜欢他的著作,他的哥哥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也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学者,代表作《想象的共同体》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巨大。“想象”是一个很危险的东西,更是一个值得关切的学术问题。通过梁老师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西方马克思主义或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与我们原本的想象有很大差别,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研究特点和研究旨趣,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显然还有很大探究空间。徐良老师为我们介绍了美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相关问题。从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在美国的传播到1848年的分水岭,内战前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美国迅速传播,这段时期也是美国快速成长的重要时期,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推动了后来的工人运动和工人的反抗斗争。美国马克思史家群体的形成与美国共产党的建立息息相关,关于这一块国内也有一些相关讨论,诸如王加丰老师的文章。徐老师也提到,美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在外界有很高的评价,但这些马克思主义史家一部分是自己所认同的,还有一部分是人们根据他的著述将他归类进去的,这就非常有意思。李友东老师报告的主题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新的知识补充。我在做学生的时候,老师讲到史学理论和史学概论会提到主体和客体,又诸如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还有主体性认识,我们都会感到非常头疼,学到最后犹感云里雾里。李老师为我们细致地梳理了历史学家认识主体的观念演变,从古典时代到后现代,对历史学家认识主体的看法不断变化,这其中充斥着历史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观点交锋,成为历史学讨论的一个永恒主题,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唯物史观在源头上也属于西方史学理论和方法。吴浩老师从国内对于唯物史观的认识角度,带我们梳理了中国史学界自1949年以后到现在对唯物史观的认知变化。通过他的讲述,我了解到国内唯物史观研究经历了从高潮到沉寂起伏式的演变过程。不知道会不会有很多人跟我一样发出这样一连串的质疑:马克思主义是不是过时了?马克思主义史学是不是过时了?唯物史观是不是过时了?吴老师告诉我们面对这些质疑,我们历史学者应该将唯物史观的研究带回到文本,回到原始文献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理解唯物史观或正确运用唯物史观进行历史书写。吕和应老师讲得非常有条理,很清晰讲述了自己对德国史学现代转型问题的一些思考,介绍了德国现代史学的历史传承和自身特征,我听完之后深受启发。我在做美国城市史研究的时候,注意到一个现象:美国史学受到德国史学的深刻影响。例如德国历史学家于尔根·科卡的社会史理论和方法在美国广受关注,同样也影响到我对美国城市社会历史的认知。甚至在美国史学尚未专业化之前,德国史学思想就开始在美国传播,如浪漫主义史家赫尔德和客观主义史家兰克等。德国史学的现代转型也影响到了其它国家,19世纪大量的美国人前往德国留学,将德国现代史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带到美国高校,如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史学的专业化及其传统到现代的范式转型。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西方通史(豆瓣)《西方通史》一书,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了从古希腊到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历史,主要包括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历史、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历史,以及当今西方几个主要大国如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意大利的历史。不仅讲述了其中的主要历史事件,还讲了那些历史上名人的人生故事,例如亚历山大、恺撒、屋大维、拿破仑、丘吉尔等jvzquC41dqul0mtwdct/exr1uwhkgly155:67?:91
1.西方文明史本課程將介紹西方文明在公元 1500 年之前上古、古典、中古時期的發展。課程從文明的起源、近東地區文字與城市的出現談起;進入西方文明之典範的希臘、羅馬時期後,將以哲學思想、政治組織為重心;接著介紹基督教及伊斯蘭教的出現及早期發展、以及日耳曼民族在第五世紀建立的王國,如何在現實物質條件、帝國理念等等因素的交互jvzquC41qe}/clf0pv{/gmz0vy5ov~2qey5jpmjz0rnq1xhy1euv1:52U479
2.西方哲学史罗素在线阅读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是一部很有特色的讨论西方哲学史的著作。其叙述年代从希腊文明的兴起一直到现代的逻辑分析哲学。罗素这部西方哲学史的全名是《西方哲学史及其与从古代到现代的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该书的写作目的是要揭示哲学乃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并不是卓越的个人所作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jvzquC41yy}/;Bhuy0ipo8gqqm522951kpjfz7mvo
3.西方思想史十二讲全本书评在线阅读|手机阅读 西方思想史十二讲电子书 广告语: 一本通俗又略带幽默、对新手非常友好的西方思想史门通识读本 豆瓣评分8.0 B站播放量50.4万 超星热门课 探寻自苏格拉底至康德的西方思想史基本脉络 探讨柏拉图、卢梭、康德等关键人物的精神要旨 售价:¥30.00 jvzq<84g0fgoimfpi0ipo8utqf{dv|43;274299:30nuou
4.【独家】东升西降:西方孤立了俄罗斯,也让世界孤立了西方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目前已经有10000条以上,面对西方史无前例,极限式的制裁,由于俄罗斯的反制裁是早有准备,应对有法,代表意义的措施主要是,充足的外汇储备(6400亿美元);产生奇效的卢布支付令(开战前期卢布贬值85%,当前增值25%);能源价格大涨赚取的利润已经可以支付长期俄乌战争费用;利用“断气”“限气”等能源武器让jvzquC41okr/pn|u0uooc7hqo0io1ƒmgpisjpp44248.2@2471jpe6nok|osc:563<557xjvor
5.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影响与趋向(学科走向)国际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影响力,还体现为它在继承西方史学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通常与“新史学”联系在一起,于是人们倾向于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拒绝传统的史学形式如传记体史学、叙事史学。实际上,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并不拒绝传统的史学形式,但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传记又有别jvzq<84yqtre0yjqrnk/exr0ep5o387239523:81e361467;86767:3jvor
6.中西交流,古今对话,外语学院积极探索《西方文明史》课程思政实践英语专业开设的《西方文明史》有别于中文历史课程,教学中需要同时兼顾语言技能训练和课程内容学习。提高英语技能和积累历史知识只是《西方文明史》课程的基本目标,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兼具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复合型高端外语人才是最终目标。为达成“育才育德”的目标,《西方文明史》课程首先通过提供jvzquC41yy}/xrjy0ujv0niw0et0kwkq1363586598=90qyo
7.西方古代史本就破绽百出,凭什么不能怀疑?破绽百出的古希腊历史,已经不用证伪了;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西方为什么要胡吹海擂、伪造历史,夸张他们的成就。 要警惕西方伪史宣扬的“文明希腊化”和世界中心“印欧化” 跟着西方宣扬的历史脉络,现代欧洲的文明是根植于古希腊文明的。西方为什么在十四世纪前乱七八糟,经过了“黑暗的中世纪”呢?因为罗马帝国被“蛮jvzquC41yy}/5?5fqe4dp8ftvkimg86326976B::a3716<;6;7>/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