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毅老一起聊聊这些地图书中的地图史话王朝刘彻张骞乾隆郑和杨坚

中华之兴衰所系,亦为地图之生死所劫

1.禹定九州·地图始兴

黄河之畔,4000年前,一个身影默默观察着河岸的地形和洪水的走势。

禹,作为尧帝罪臣之后,即将迎来生命中的重要转折。

而此时的他或许还未想到,即将开启的,除了13年的治水之途,还有后世沿袭近4000年的政治制度——“家天下”。

当舜帝迫不及待召见禹时,禹提出了自己的治水主张。

实地测量沿河水脉、山川;根据测量结果,利用方位、地貌,因势利导。

禹的治水之道,成就了地图测绘之先机。

而后定九州,铸九鼎,开国立夏,天命所归。

地图,也因禹的功绩与开创,迎来中华文明史上第一次勃发的生机。

图一 禹贡治水先后图

2.周立礼乐,借图治国

公元前1046年,商纣王于鹿台披珠玉自焚。

是年,周朝立,姬发也终于完成了其父的伐商遗志,建立新都,即位天下。

伐商的胜利来之不易,若无周文王姬昌所绘制的地形地貌及驻军布防图,恐难成功。

只是对于地图,姬昌家族深谙其理。

早在禹开国立夏被尊为四海之主的同时,周人便开始于西北黄土高原上游牧而兴,后南下至渭北平原,告别游牧,耕种兴邦。

至公刘为侯,周人便于豳地建国,成为夏之方国。

从西北高原到渭北平原,不同的地理地貌在公刘看来,都可以通过实地测量而简缩为一张图,从而进行土地分类规划与治理。

周之道,自此而兴。

随着商汤灭夏,豳国随即入商。

后武王伐纣,周公吐脯,分诸侯,定礼乐。

借助地图治国,更成为周公制礼极为重要的核心思想。

地图生死劫:天命王权封面

地图生死劫:天命王权

好书推荐

以地图的经纬勾勒中国史,借历史的脉络再现地图史,用地图勾勒书写中国史

了解地图的前世今生,必然由此可窥视历史的另一种真实面孔,进而能够给当代的炎黄子孙以启发,以史为鉴,继往开来,为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辉煌再创丰功伟绩。这本书从地图角度,以地图视角,以地图的产生发展历程为线索,通过书写中国历代王朝的帝王将相群像来立体呈现从大禹建立夏朝,一直到清宣统逊位的中国史。书的卖点,一句话概括,就是用地图勾勒刻画中国史。

这本书将王朝兴亡更迭的背景、帝王秉性不同的心术、人物悲欢离合的故事情节、舆图坎坷起伏的命运融于一体,通读该书,不仅能在回眸历史的轮回中全面了解中国地图饱经风霜的传承史,而且也能以地图的名义深刻感悟跌宕起伏、生机盎然的中国史。尤其通过地图一生一劫,王朝一兴一衰,让读者漫步书中,犹如置身鲜活的历史场景中,踏上一段奇幻的地图历史旅程。

3.秦统六合·版图归一

在涉及国家统一和疆域完整这件大事上,始皇帝始终头脑清醒。

嬴政在讨伐六国之后,在治国安邦的大是大非问题上,至少有三问。

秦灭六国,是否完成了天下的统一?

九州疆域,如何不受侵扰?

万里河山,如何江山永固?

始皇三问,破解了版图疆域零碎分裂的难题。

同时也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局面。

4.汉使西域·丝路初成

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历时13年光景,张骞终于回到了长安。

而此时的汉武帝,也早已按耐不住想要解决匈奴问题的心思。

张骞细致入微的描述,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汉武帝远征匈奴的底气。

而绘制西域之图,也使得西汉在解决匈奴问题之后顺势成为了西域诸国的宗主国。

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在归汉继而参与对匈奴作战后,张骞再度出使西域。

这一次,张骞带回了一条贯穿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

而就在张骞到达中亚各国的1100多年后,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双脚才踏上中国的土地。

图二 汉西域诸国图

5.晋乱遗珠·制图六体

晋武帝泰始三年(公元267年),裴秀出任司空。

受重于武帝的裴秀决意用全新的地图成果回报武帝的信任。

于是中国地图史上最值得大书特书的地图大家就此诞生。

时至今日,除经纬网和地球投影外,裴秀近乎提出了现代地图学中地图的全部主要因素。

只可惜王朝奢靡,国祚不久,地图在接连的乱世之中没有了喘息的机会,无法造福于世。

6.隋开运河·盛唐始成

《隋书·地理志》言“自古圣王之受命也,莫不体国经野,以为人极。上应躔次,下裂山河,分疆画界,建都锡社。”

此即是地图对于王朝而言的极端重要性。

当杨坚迫不及待的从北周静帝手中接过王朝帝位时,改元开皇,注定不同凡响。

对于此时已是隋文帝的杨坚来说,新朝初定,土地、人口以及税赋必是重中之重。

由此,一场全国性的土地测绘工作拉开了“开皇之治”的序幕。

杨坚绝想不到的是仅仅38年之后,大隋国号便随着隋炀帝的水殿龙舟付之东流。

而自己的外甥,则在此之后灭隋建唐,继往开来,盛极一时。

图三 唐一行山河分野图

7.北宋修图·立国之基

正月初三寅夜,陈桥驿火把通明,人声嘈杂。

亲眼见证过“兴王易姓”的赵匡胤,这一次成了黄袍加身的主角。

那是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一年后的雪夜,地图,不经意间以极为重要的角色登上了宋太祖一统天下的舞台。

一场君臣对答,拟定了宋朝一统天下的战略,征讨方略的谋划堪称以图定策。

“雪夜定策”基于赵匡胤、赵光义及赵普三人对于周边地图的参详及南征北伐的见解。

地图自然也没有让这位刚刚登基的新帝失望,以至于后来北宋多次大规模诏修图志。

图四 九域守令图墨线图(局部)

地图:谁主沉浮?封面

地图:谁主沉浮?

好书推荐

用地图解码历史悬疑,打开古今兴亡的历史尘封记忆

我用地图踏遍万里河山,我要地图里中央之国是大明,我用地图大兴土木开盛世……想认识这些主角吗?想知道他们与地图的渊源吗?《地图:谁主沉浮?》为你讲述这舆图春秋!

这本书以历史时空为轴,以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为纲,通过古地图在历史进程中的参与和见证,较为详尽地介绍了中国古地图的前世今生。全书从史前传说的伏羲时期开始,到中华民国结束,通过撷取与地图相关的核心人物和重大事件,还原人物和事件构成的历史情景,从不同侧面阐述地图的发展演变历史。全书着重讲述了地图和中华文明的共生共荣,既有历史的悬念解读,更有阅读的趣味性。

8.明清兴衰·图绘世界

明成祖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解缙等人所编辑的大型类书正式被赐名《永乐大典》。

同年,郑和开启了其二下西洋的旅程。

这主要得益于王朝国力兴盛,航海技术发达,若再辅以海图则或可航行更远。

此后,算上之前两次,郑和共七下西洋。

不仅带动海上贸易流通,更使王朝拥有了珍贵海图。

海路的通畅,加之西方航海技术的进步,很快便为古老大陆带来了新的地理科技和数学知识。

及至清朝,如雷孝思、白晋等传教士接受清政府委任,以经纬图法等技术手段在全国开展大规模实地测量,并最终绘制《皇舆全览图》以见证康熙帝丰功伟绩。

盛极而衰,似乎从来都是王朝不变的定律。

当列强的船炮打开大清的国门,末世的局面下依然大量绘制出新的地图作品,意图为王朝最后的尊严添砖加瓦。

图五 郑和航海图(局部)

天命王权

从帝王之处走出

复归于人民

地图的生死之劫

随之成为过去

深刻阐释乾隆朝政治演变之轨迹,

勘破乾隆帝六十年执政心路历程,

全面建构十八世纪中国开始现代化尝试之理论

18世纪的清廷如何感受现代问题(如人口问题),提出跨时代意义的发展政策(与20世纪80年代的农村改革一脉相承),做出欧洲式的“现代反应”(如加强政府权力);乾隆帝欲“回复三代”,做中国历史上最好的皇帝,都是《乾隆十三年》这本书的重要内容。作者从后宫到朝廷,从财政到经济,从政治到战争,为大家重绘了乾隆皇帝的本来面目。在这本书中,高王凌教授对乾隆朝的历史作了一个剖面分析,从经济、政治、文化三重维度加以界说。让我们看到一个旧帝国试图摸索自己的现代化(近代化)道路的一次重要尝试及其急转直下以致功败垂成的过程。

十八世纪在中国与世界之间存在着若干共时现象,比如人口的增加(这也不是纯粹的社会现象)和政府的加强。其实还有民族国家的建设,比如绘制疆域地图,中国就一点儿都不落后。在《马上朝廷》这本书中,伴随文字狱的乾隆帝六次南巡之路,再现清廷“马上治国”的特征,向今人呈现了乾隆时代中国社会面面观。这本书以乾隆帝南巡为中心,把很多历史事件都串联了起来,如“文字狱”“四大案”等,作者像讲故事一样,把乾隆朝中期的历史娓娓道来……

从《乾隆晚景》中可以看到,作者梳理出的清帝国各项数据指标都在恶化,在表面繁华的背后,已埋下了衰亡的伏笔!乾隆晚年成为乾隆朝统治最为失败、最令人诟病的一段,这本书似是在为乾隆帝做一点辩护:他之所以失败,是因政事废弛?或因官吏贪腐?或因和珅一人作祟?还是因为缺乏眼光,以致失去了一个可能的机会(如在国际贸易上)……其实,要想对当时客观形势做出交代已不容易,更难的是写出当事人的主观心态,既写出乾隆朝的历史,也写出乾隆帝的心路历程。

十八世纪的中国已经在现代化,尽管其中有着巨大的曲折,但通过《乾隆三部曲》我们可以看到,她与二十世纪二十一世纪已然连接起来,不遑多让。她遂成为一个完整的历史。这是高王凌先生《乾隆三部曲》对我们的最大贡献。

↓↓↓点击购买,好书值得拥有↓↓↓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手绘地图】西班牙科尔多瓦帝国版图演变【31P】上这是玫儿的欧洲中世纪手绘地图系列之一,该系列其他手绘地图请点击: 《加洛林王朝的分裂【17P】》《1382年匈牙利的极盛创作过程》 《1500年意大利势力图创作过程》 《1648年神圣罗马帝国创作过程》 这也是玫儿的中世纪西班牙史系列文章之一,西班牙其它的相关文章请点击: 《西班牙无敌舰队战败始末》 《关于“西班牙皇帝”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9B:7:28228
1.朱嘉明:数字货币已经实现从边缘到中心的历史性转型数字货币的形成过程与传统货币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数字货币的出现属于货币演变历史中的典型“突变”。借用生物学的语言:比特币开启的数字货币,属于人类货币史上的“新物种”。 作为新物种的数字货币产生后,不可避免地突破和超越此前所理解的货币“内涵”。对于形成数字货币理念与开发技术的“密码朋克”社群来说,他们既没有意愿,也没有可 jvzquC41kql/jn}wp0ipo872433136651463::96844ivvq
2.公元1~7世纪罗马帝国与波斯帝国统治模式的起源、演进与对抗机制论时至今日,西方古史学界关于古典时代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统治模式(Ruling Patterns)的讨论已经十分丰富。[3]然而,对罗马和波斯帝国的治理理念和“天下”观念进行详尽深入的对比性研究的成果尚不多见。其原因在于,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在时空上似乎不存在可以进行横向对比的统一框架。但我们如果把阿契美尼德王朝jvzquC41{nk|3uyw4ff~3ep1oohx4322:039;;0jzn
3.重新理解欧洲国家的形成与演变:以《强制资本和欧洲国家》为基础现代国家率先诞生于欧洲,这样的国家是怎样形成的?本章运用的文本《文明的冲突》及上面提及的《利维坦的诞生》,尝试回答的都是这一问题。这两本书的作者在研究中又都受查尔斯·蒂利的影响,我们在此处借助于蒂利的《强制、资本和欧洲国家》的文本,用他关于欧洲国家形成与演变的观点来补充和印证伯克与埃特曼的理论。查尔jvzquC41dqul0mtwdct/exr1tg|jg€437568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