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莱亚诺:他想拯救拉丁美洲被劫持的记忆

加莱亚诺:他想拯救拉丁美洲被劫持的记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拉美各国的知识分子多怀有强烈的拉美认同感,以《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而闻名的加莱亚诺正是这样,他试图重构整个美洲的历史,尤其是拉丁美洲多灾多难又丰饶富足的过往。

张伟劼 ·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1940-2015):乌拉圭记者、作家。著有《火的记忆》、《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镜子:照出你看不见的世界史》、《足球往事》等。

"作为作家,我想为拯救整个美洲被劫持的记忆出一份力,特别是拉丁美洲这块被歧视的亲爱的土地:我想和她交谈,分享她的秘密,问问她,她诞生于何样的丰富的泥土,又来自于何样的爱欲与强暴之行。"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

1977年,乌拉圭军人独裁政权决定为该国民族英雄何塞·阿尔蒂加斯竖立墓碑,以资纪念。为了让纪念碑好看一点,军政府试图找一些英雄的名句铭刻其上,却发现句句都充满危险,如"权力来自于人民,也止于人民",如"最不幸的人应当成为享有最多特权的人"最后,他们只好让英雄沉默不语。在落成后的墓碑的黑色大理石墙面上,除了日期和名字,什么都没有。

这是乌拉圭作家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在他的《镜子:照出你看不见的世界史》一书中讲述的一个小故事。独裁政权专事于抹杀记忆、否定过去,为的是维持暴政及其一整套不公正秩序。反抗强权、保有良知的作家则力图拯救记忆。 "人与政权的斗争,就是记忆与遗忘的斗争。"米兰·昆德拉在他的《笑忘录》一书中如是说。

与昆德拉一样,20世纪70年代初,加莱亚诺也遭遇了被迫流亡的命运,从他的让民族英雄也噤声不语的祖国出逃,辗转来到大洋彼岸的西班牙,过着穷困而不安的生活,却幸而还能继续用西班牙语写作。在这个旧的殖民地宗主国的图书馆里,他开始潜心创作一部回溯美洲千年历史的巨著。此前,他出版过被誉为"纪实版的《百年孤独》"的《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此书揭露了拉美大陆长期遭受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和本地暴政的压迫的事实,被拉美各国军人独裁政府列入禁书清单,因之而名声大噪,成为加莱亚诺最有力的代表作。而他在流亡西班牙期间写成的《火的记忆》,则成为他的创作生涯的又一个高峰。

在这套三部曲巨著的自序中,加莱亚诺对历史哲学做了一番简短的思考。他说:"我在做学生时,历史学得很糟糕。历史课不过是参观蜡像馆或陵园而已。过去是静止的、空洞的、沉默的。"在他看来,这是所谓的"官方历史",灌输这些受到歪曲的、遭到背叛的过去为的是让今人屈服。而他在《火的记忆》中要做的,则是尝试"把气息、自由和词语还给历史。"因为"几百年来,拉丁美洲不仅被掠夺了金、银、硝石、橡胶、铜和石油,它的记忆也不幸被霸占了。"他明言:"作为作家,我想为拯救整个美洲被劫持的记忆出一份力,特别是拉丁美洲这块被歧视的亲爱的土地:我想和她交谈,分享她的秘密,问问她,她诞生于何样的丰富的泥土,又来自于何样的爱欲与强暴之行。"

正是怀着这样一种带有主观感情色彩而不失冷静的态度,作者投身于美洲千年历史的重塑之中,描画那些或被遗忘、或被蒙蔽、或被抹黑的真实的人物,串起一个个意味深长的小故事。

美洲的概念并非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它的名字(América)来源于"发现"它的意大利航海家的名字,因而也永远摆脱不了殖民地的意味:美洲的意义是欧洲人赋予的;在欧洲人到来之前,它并不存在;拜欧洲的探险所赐,它才得以诞生。经过美洲去殖民化的漫长进程,随着考古学的历次发现和美洲先民历史研究的不断深入,今天的我们知道,美洲由欧洲创造的观点是错误的,在西方殖民者到来之前,美洲大陆上不但已经有人类居住,而且还存在着或曾存在过高度发达的文明。与西方人创世纪的宗教故事、中国人开天辟地的远古神话类似,美洲先民也拥有关于世界起源的神话传说,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一整套关于宇宙、自然和人的哲学思想体系。这些文化遗产曾遭受过欧洲殖民者的野蛮毁坏和蒙蔽,却不绝如缕,留存世间,成为后人借以重塑身份的重要财富。

《火的记忆》这部史诗的开端,就是以"最初的声音"为章节名的、美洲诸土著文明关于创世的传说:太阳和月亮的故事、银河的诞生、大洪水、玉米造人……美洲的土地上,关于世界起源的人类想象是丰富多彩、生气勃勃的,如彩虹般绚烂夺目,而非否定历史的人所认为的那样:在欧洲人到来之前,笼罩着这块土地的是黑暗和蒙昧。

美洲绝不是单一的、贫乏的。América绝不仅仅是美国的代称。人们通常把美洲看成两个对立的世界:富裕发达的北美相对于贫穷落后的南美;或是信奉新教、实用主义的英语美洲相对于笃信天主教、享乐至上的拉丁语系美洲。事实上,美洲还有好多容易被忽略的角落:讲英语的加勒比海诸岛国、狭小而不安宁的中美洲诸国、坚持讲法语的加拿大魁北克地区……美洲诸国之间若想取得一致的认同,是困难重重的。美国推动的自由贸易一体化计划难以得到拉丁美洲的热烈响应,拉美各国之间也心存芥蒂,难以圆玻利瓦尔的西语美洲统一之梦。

但不可否认的是,拉美各国的知识分子多怀有强烈的拉美认同感,其民族主义理想往往超越了本国的界限。而《火的记忆》更是把北美和加勒比海都纳入宏大的美洲史诗中,这种努力在一开始就得到了体现:在美洲神话单元,温哥华岛(今属加拿大)印第安人关于潮汐的传说之后,紧接着的就是安第斯山(今属南美诸国)印第安人关于大洪水的神话,然后又是瓦哈卡谷地(今属墨西哥)印第安人关于乌龟的故事。它们共同构成美洲的"最初的声音"。

神话之后,殖民征服开始了。此后的千百个小故事以时间为序,涵盖了自1492年至1984年的美洲历史。每一个小故事都在开头标明时间--故事发生的年份,以及地点--故事发生的城市,在末尾附上可查该段历史源出何处的尾注,形成一段完整的叙事。一如《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充满了对掠夺和不公的控诉,《火的记忆》所讲述的美洲史也是充满血泪的:充斥五个世纪"新世界"历史的,是征服、压迫、侮辱,以及反抗、斗争、觉醒。它们构成了这部史诗巨著的主题。

出现在这幅历史长轴中的人物,既有广为人知的帝王将相,也有无数无名的底层民众,特别是那些长期被遗忘的人们:在16世纪中叶的巴拉圭,在征服战争中被西班牙人虏获的印第安妇女受尽折磨和凌辱。她们为西班牙军人做饭、织衣,她们被扒光衣服充当西班牙人牌戏的赌注,她们被迫为他们的性欲提供发泄的渠道。她们也是危险的女人:有人或上吊或吃土自尽,有人拒绝给新生的混血孽种喂奶,有人在枕边对征服者痛下杀手…….在19世纪的太平洋战争中,智利军队攻入秘鲁都城利马,高唱凯歌的士兵中竟有中国人的身影:原来他们是被奴隶贩子从中国广东沿海一带骗来的穷苦农民,抵达美洲海岸后就如牲口一样被贩卖,沦为秘鲁大庄园里的农奴,受尽艰辛。战争爆发时,他们纷纷加入秘鲁的敌人的队伍,狠狠报复那些曾经压迫自己的人……

尽管加莱亚诺在西语世界拥有颇高的知名度,他的名字却鲜在拉美文学史教科书上被提及,主要原因在于他的作品难以定性,使得谨慎的文学研究者不敢犯原则性的错误。它们算是文学还是历史?它们是小说、诗歌,还是报告文学?事实上,作者创作的初衷,即在于突破体裁的、形式的限制,让文本在后现代式的含混中得到解读,获得相对的、多元的意义。在《火的记忆》的自序中,作者坦言:"我并不知道,这众声之中的声音该属于哪种文学体裁……我并不相信那些文学的海关检查员设定的用来区分体裁的疆界。"因此,《火的记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史诗,它没有齐整的诗节,更没有韵脚。但这部以叙事形式为主的作品处处体现着诗的意味--言有尽而意无穷;以反讽、戏谑的方式描画历史。

如讲述1847年美墨战争的尾声,美军攻入墨西哥城:"征服者们挺进首都。墨西哥城:八个工程师,两千个教士,两千五百个律师,两万个乞丐。"简洁的数据,不仅概括了墨西哥的贫穷落后,也暗示了其战败的原因:宗教机构和官僚系统臃肿,科技文化严重滞后。作家点到即止。

再如另一个发生在1980年、作者的故乡蒙得维的亚的故事:乌拉圭独裁政府破例发起一次全民公投,结果无人响应,然而独裁政府还是假惺惺地摆出一副征求民意的姿态,"正如一个厨师要让他刀下的母鸡开口说话,告诉他想在进入食客口中时拌上什么酱料。"事件是真实的,而这个比喻则出自作家的妙想,辛辣地揭露了事实的本质。

或许,只有当一个人远离故土的时候,才能获得看清故土的最佳时机。这是许多流亡作家的共同体验。加莱亚诺是隔着大西洋塑造美洲的历史记忆的。然而,他并不有意将自己与他深爱的土地隔开,看似冷静的叙事,蕴含着的却是真挚的感情。"现在,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自己生在美洲而骄傲,这块狗屎一样的地方,这块充满奇迹的地方……"作者在致编辑的信中这样写道。

无论美洲是如何的多灾多难,也无论它是如何的丰饶富足,它已成为作者生命的一部分,被赋予了超越狭隘民族主义的大爱。《火的记忆》便是这爱的明证。作者带着这部作品结束了流亡生涯,终于回到了经历浩劫而获重生的乌拉圭。

下载界面新闻

拉美各国的知识分子多怀有强烈的拉美认同感,以《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而闻名的加莱亚诺正是这样,他试图重构整个美洲的历史,尤其是拉丁美洲多灾多难又丰饶富足的过往。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1940-2015):乌拉圭记者、作家。著有《火的记忆》、《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镜子:照出你看不见的世界史》、《足球往事》等。

"作为作家,我想为拯救整个美洲被劫持的记忆出一份力,特别是拉丁美洲这块被歧视的亲爱的土地:我想和她交谈,分享她的秘密,问问她,她诞生于何样的丰富的泥土,又来自于何样的爱欲与强暴之行。"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

1977年,乌拉圭军人独裁政权决定为该国民族英雄何塞·阿尔蒂加斯竖立墓碑,以资纪念。为了让纪念碑好看一点,军政府试图找一些英雄的名句铭刻其上,却发现句句都充满危险,如"权力来自于人民,也止于人民",如"最不幸的人应当成为享有最多特权的人"最后,他们只好让英雄沉默不语。在落成后的墓碑的黑色大理石墙面上,除了日期和名字,什么都没有。

这是乌拉圭作家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在他的《镜子:照出你看不见的世界史》一书中讲述的一个小故事。独裁政权专事于抹杀记忆、否定过去,为的是维持暴政及其一整套不公正秩序。反抗强权、保有良知的作家则力图拯救记忆。 "人与政权的斗争,就是记忆与遗忘的斗争。"米兰·昆德拉在他的《笑忘录》一书中如是说。

与昆德拉一样,20世纪70年代初,加莱亚诺也遭遇了被迫流亡的命运,从他的让民族英雄也噤声不语的祖国出逃,辗转来到大洋彼岸的西班牙,过着穷困而不安的生活,却幸而还能继续用西班牙语写作。在这个旧的殖民地宗主国的图书馆里,他开始潜心创作一部回溯美洲千年历史的巨著。此前,他出版过被誉为"纪实版的《百年孤独》"的《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此书揭露了拉美大陆长期遭受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和本地暴政的压迫的事实,被拉美各国军人独裁政府列入禁书清单,因之而名声大噪,成为加莱亚诺最有力的代表作。而他在流亡西班牙期间写成的《火的记忆》,则成为他的创作生涯的又一个高峰。

在这套三部曲巨著的自序中,加莱亚诺对历史哲学做了一番简短的思考。他说:"我在做学生时,历史学得很糟糕。历史课不过是参观蜡像馆或陵园而已。过去是静止的、空洞的、沉默的。"在他看来,这是所谓的"官方历史",灌输这些受到歪曲的、遭到背叛的过去为的是让今人屈服。而他在《火的记忆》中要做的,则是尝试"把气息、自由和词语还给历史。"因为"几百年来,拉丁美洲不仅被掠夺了金、银、硝石、橡胶、铜和石油,它的记忆也不幸被霸占了。"他明言:"作为作家,我想为拯救整个美洲被劫持的记忆出一份力,特别是拉丁美洲这块被歧视的亲爱的土地:我想和她交谈,分享她的秘密,问问她,她诞生于何样的丰富的泥土,又来自于何样的爱欲与强暴之行。"

正是怀着这样一种带有主观感情色彩而不失冷静的态度,作者投身于美洲千年历史的重塑之中,描画那些或被遗忘、或被蒙蔽、或被抹黑的真实的人物,串起一个个意味深长的小故事。

美洲的概念并非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它的名字(América)来源于"发现"它的意大利航海家的名字,因而也永远摆脱不了殖民地的意味:美洲的意义是欧洲人赋予的;在欧洲人到来之前,它并不存在;拜欧洲的探险所赐,它才得以诞生。经过美洲去殖民化的漫长进程,随着考古学的历次发现和美洲先民历史研究的不断深入,今天的我们知道,美洲由欧洲创造的观点是错误的,在西方殖民者到来之前,美洲大陆上不但已经有人类居住,而且还存在着或曾存在过高度发达的文明。与西方人创世纪的宗教故事、中国人开天辟地的远古神话类似,美洲先民也拥有关于世界起源的神话传说,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一整套关于宇宙、自然和人的哲学思想体系。这些文化遗产曾遭受过欧洲殖民者的野蛮毁坏和蒙蔽,却不绝如缕,留存世间,成为后人借以重塑身份的重要财富。

《火的记忆》这部史诗的开端,就是以"最初的声音"为章节名的、美洲诸土著文明关于创世的传说:太阳和月亮的故事、银河的诞生、大洪水、玉米造人……美洲的土地上,关于世界起源的人类想象是丰富多彩、生气勃勃的,如彩虹般绚烂夺目,而非否定历史的人所认为的那样:在欧洲人到来之前,笼罩着这块土地的是黑暗和蒙昧。

美洲绝不是单一的、贫乏的。América绝不仅仅是美国的代称。人们通常把美洲看成两个对立的世界:富裕发达的北美相对于贫穷落后的南美;或是信奉新教、实用主义的英语美洲相对于笃信天主教、享乐至上的拉丁语系美洲。事实上,美洲还有好多容易被忽略的角落:讲英语的加勒比海诸岛国、狭小而不安宁的中美洲诸国、坚持讲法语的加拿大魁北克地区……美洲诸国之间若想取得一致的认同,是困难重重的。美国推动的自由贸易一体化计划难以得到拉丁美洲的热烈响应,拉美各国之间也心存芥蒂,难以圆玻利瓦尔的西语美洲统一之梦。

但不可否认的是,拉美各国的知识分子多怀有强烈的拉美认同感,其民族主义理想往往超越了本国的界限。而《火的记忆》更是把北美和加勒比海都纳入宏大的美洲史诗中,这种努力在一开始就得到了体现:在美洲神话单元,温哥华岛(今属加拿大)印第安人关于潮汐的传说之后,紧接着的就是安第斯山(今属南美诸国)印第安人关于大洪水的神话,然后又是瓦哈卡谷地(今属墨西哥)印第安人关于乌龟的故事。它们共同构成美洲的"最初的声音"。

神话之后,殖民征服开始了。此后的千百个小故事以时间为序,涵盖了自1492年至1984年的美洲历史。每一个小故事都在开头标明时间--故事发生的年份,以及地点--故事发生的城市,在末尾附上可查该段历史源出何处的尾注,形成一段完整的叙事。一如《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充满了对掠夺和不公的控诉,《火的记忆》所讲述的美洲史也是充满血泪的:充斥五个世纪"新世界"历史的,是征服、压迫、侮辱,以及反抗、斗争、觉醒。它们构成了这部史诗巨著的主题。

出现在这幅历史长轴中的人物,既有广为人知的帝王将相,也有无数无名的底层民众,特别是那些长期被遗忘的人们:在16世纪中叶的巴拉圭,在征服战争中被西班牙人虏获的印第安妇女受尽折磨和凌辱。她们为西班牙军人做饭、织衣,她们被扒光衣服充当西班牙人牌戏的赌注,她们被迫为他们的性欲提供发泄的渠道。她们也是危险的女人:有人或上吊或吃土自尽,有人拒绝给新生的混血孽种喂奶,有人在枕边对征服者痛下杀手…….在19世纪的太平洋战争中,智利军队攻入秘鲁都城利马,高唱凯歌的士兵中竟有中国人的身影:原来他们是被奴隶贩子从中国广东沿海一带骗来的穷苦农民,抵达美洲海岸后就如牲口一样被贩卖,沦为秘鲁大庄园里的农奴,受尽艰辛。战争爆发时,他们纷纷加入秘鲁的敌人的队伍,狠狠报复那些曾经压迫自己的人……

尽管加莱亚诺在西语世界拥有颇高的知名度,他的名字却鲜在拉美文学史教科书上被提及,主要原因在于他的作品难以定性,使得谨慎的文学研究者不敢犯原则性的错误。它们算是文学还是历史?它们是小说、诗歌,还是报告文学?事实上,作者创作的初衷,即在于突破体裁的、形式的限制,让文本在后现代式的含混中得到解读,获得相对的、多元的意义。在《火的记忆》的自序中,作者坦言:"我并不知道,这众声之中的声音该属于哪种文学体裁……我并不相信那些文学的海关检查员设定的用来区分体裁的疆界。"因此,《火的记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史诗,它没有齐整的诗节,更没有韵脚。但这部以叙事形式为主的作品处处体现着诗的意味--言有尽而意无穷;以反讽、戏谑的方式描画历史。

如讲述1847年美墨战争的尾声,美军攻入墨西哥城:"征服者们挺进首都。墨西哥城:八个工程师,两千个教士,两千五百个律师,两万个乞丐。"简洁的数据,不仅概括了墨西哥的贫穷落后,也暗示了其战败的原因:宗教机构和官僚系统臃肿,科技文化严重滞后。作家点到即止。

再如另一个发生在1980年、作者的故乡蒙得维的亚的故事:乌拉圭独裁政府破例发起一次全民公投,结果无人响应,然而独裁政府还是假惺惺地摆出一副征求民意的姿态,"正如一个厨师要让他刀下的母鸡开口说话,告诉他想在进入食客口中时拌上什么酱料。"事件是真实的,而这个比喻则出自作家的妙想,辛辣地揭露了事实的本质。

或许,只有当一个人远离故土的时候,才能获得看清故土的最佳时机。这是许多流亡作家的共同体验。加莱亚诺是隔着大西洋塑造美洲的历史记忆的。然而,他并不有意将自己与他深爱的土地隔开,看似冷静的叙事,蕴含着的却是真挚的感情。"现在,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自己生在美洲而骄傲,这块狗屎一样的地方,这块充满奇迹的地方……"作者在致编辑的信中这样写道。

无论美洲是如何的多灾多难,也无论它是如何的丰饶富足,它已成为作者生命的一部分,被赋予了超越狭隘民族主义的大爱。《火的记忆》便是这爱的明证。作者带着这部作品结束了流亡生涯,终于回到了经历浩劫而获重生的乌拉圭。

THE END
0.原始文明被入侵后,美洲大陆的历史进程如何《1491》:是对哥伦布抵达以前美洲人类生活的全面描述,构建出了引人入胜的印第安帝国故事,挑战了“欧洲中心论”的盛行观点,连《世界史》作者麦克尼尔都盛赞其是一部“不凡之作”。 欧洲探险和殖民时期(1492年 - 1763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列强如西班牙、英国、法国和荷兰等国家纷纷前来北美进行探险、贸易和殖jvzquC41yy}/lrfpuj{/exr1r1=f5ng59h>83j
1.《美国国家地理全球史:征服美洲》(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编著)【简介所属分类:图书>历史>世界史>美洲史 本商品暂无详情。 价格说明 当当价:为商品的销售价,具体的成交价可能因会员使用优惠券、银铃铛等发生变化,最终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 定价:是图书封底定价。 划线价:划线价为参考价,划线价格可能是图书封底定价或该商品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化和市场行情jvzq<84rtqjve}3fcpmecwl0eqs04B:;78760qyon
2.百年孤独与拉丁美洲历史拉丁美洲的独裁者们有着千奇百怪的“神奇”事迹:有人曾为自己的右腿举行了盛大的葬礼;有人曾下令把全国的黑狗斩尽杀绝,只因他笃信自己的一个敌人变成了一条黑狗;还有人命令举国上下将路灯统统用红纸包起来--为了防止麻疹流行?? 上 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先锋派小说”在中国文坛如日中天,当时写小说的人言必称“jvzquC41o0jpwkfp0eun1wtvg1883B>23560
3.剑桥拉丁美洲史第1卷.pdf免费在线阅读剑桥拉丁美洲史 第1卷.pdf 660页大小:12.22 MB 字数:约81.73万字 发布时间:2019-01-14发布于四川 浏览人气:568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剑桥拉丁美洲史 第1卷.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3;1623=4822932>7322632960ujzn
4.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理想国译丛33)全本书评在线阅读所属分类: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温馨提示:数字商品不支持退换货,不提供源文件,不支持导出打印 为你推荐 读书简介 目录 累计评论(0条) 拉丁美洲,这片富饶辽阔的土地,曾孕育出璀璨文明,为何如今却成为一个贫穷而动荡的大陆,沦为附庸? 1971年,受“依附理论”激发,乌拉圭记者、作家兼诗人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出版了这部震撼世界的《拉丁美洲 jvzq<84g0fgoimfpi0ipo8utqf{dv|43;2722B7930nuou
5.王晓德3、美国对外关系史 专著: 1、《美国文化与外交》(独著,38万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版。该书2002年被评为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08年被选入天津教育出版社的《名家文库》,增加了十万字由该社作为修订版出版。 2、《挑战与机遇:美洲贸易自由化研究》(独著,35万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jvzq<84kncy/ejxu0et0i{{1vvzl‚4yzf5
6.拉丁美洲史(华文全球史)(掌阅)拉丁美洲史(华文全球史)在线阅读jvzquC41yy}/k{jcfgx/exr1kpjfz7ujrAib?Lmcrvks0Rsfgz,q4F626266(knf?3838>534
7.秘鲁阿普拉主义的产生理论贡献及其局限性阿亚在其《历史时空说》一书中明确写道:“阿普拉主义认为我们的现实是基于‘印第安美洲时空’,不是从欧洲角度来诠释。它质疑欧洲视角的世界史划分法,古代、中世纪和现代是旧世界的编年史。”[18]阿亚认为,历史相对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发展,其哲学理论正是运用时空相对主义来解释马克思主义。尽管阿普拉党吸收欧洲jvzq<84kncy/e|xp0et0ztou1mdi8qo||532:;2:1z32:;2:49`5:<52;=/uqyon
8.《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22年第2期目录来到美洲:创造新的社会—生态景观 作者:丽思·塞德雷斯(Lise Sedrez),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2005年获斯坦福大学拉丁美洲史博士。曾任美国加州州立大学长滩分校历史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拉丁美洲环境史。她是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环境史学会(SOLCHA)创始人之一。参与主编的环境史著作有:A HistoryjvzquC41yy}/e|xp0et0ftizr5{iuailyim||yh04974pf8ra:83:;?049742:5u49742:91a>9:48830|mvon
9.【中国社会科学报】江振鹏:西属美洲波托西白银推动全球化悖论德国史学家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重新审视了近代亚洲(主要是中国)的白银需求催生出的亚欧之间的密切经济联系,认为中国在前工业时代占据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并借此反驳“欧洲中心论”,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饶有趣味的是,这一时期亚洲流通的白银源于西班牙在美洲大规模的殖民掠夺。1542年,西班牙王室设立秘鲁总jvzquC41eun/hssw0gjv0ls13554f8h37;>7c<8482;0rjlg0jzn
10.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因此,梳理和了解拉丁美洲庶民研究的成就及影响,对于我们更为深刻和全面地认知非西方史学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来源于《史学理论研究》2022年第4期)jvzquC41dp{ij7gpw0kew7hp1nyzl87692<50qyon
11.近代欧洲史学变革及其空间转换理论罗伯逊在其《美洲史》里强调西班牙人处于高级的商业社会阶段,而美洲土著社会属于原始的游牧阶段,美洲土著社会比西班牙人社会落后、低劣。尽管他批评了西班牙殖民者对待美洲土著的野蛮和残酷,也流露出对美洲土著居民的同情,但他认为,美洲土著社会的摧毁,无论多么悲壮,都是美洲土著社会向更高级社会迈进的一个必要阶段。jvzq<84vjgus{7ugqrrf0lto0et0p87235516:61e6665:2432?98A>0jvsm
12.美洲历史(豆瓣)《美洲历史》要讲述的美洲文明史有很大特点,自发现新大陆之后,美洲的文明发生了剧烈的演变,欧洲各国的殖民入侵几乎把美洲本土的玛雅文明和印加文明洗荡殆尽,到了近代文化发展时期,代之以欧洲多国混合的殖民政治和殖民经济,并且在新大陆上发展了区别欧洲的美洲文明,所以美洲文明就历史延续性来说,具有巨大断裂感和跳跃性jvzquC41dqul0mtwdct/exr1kuho1@2:2367/?5;/Z5
13.美国的奠基时代1585—1775历史语言文学.pdf美国的奠基时代 1585—1775 历 史语言文学.pdf,第 1 页引言美 国历史的起点应当定在何时,国内外史学界至今没有一致 的看法 。在各种美 国通史或早期史著作 中,有 的以印第安人独处 美洲 的时期为美国的史前时代 ,有 的以欧洲人 “发现 ”美洲为美 国历史的第一页,有 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3916:3<4355=179;50un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