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总统(1930—1945,1951—1954)。1930年10月发动政变,夺得总统职位。任内采取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资本家利益的政策,同时打击民主势力。1935年镇压共产党人的起义,1937年取消一切政党,实行独裁统治。1945年被军事政变推翻。1951年再任总统,与美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1954年8月,在经济危机和逼迫其辞职的压力下自杀身亡。
内维斯1910—1985
萨尔内1930—
巴西总统、自由阵线领导人。生于马拉尼翁州。当过记者、律师。曾当选众议员和参议员。1965—1970年任马拉尼翁州州长。1979年任全国革新联盟主席(民主社会党前身)。1984年退出民主社会党,另组自由阵线。同年作为民主联盟的副总统侯选人。次年1月15日当选副总统。由于总统内维斯在就职前夕因病住院,他任代总统。内维斯逝世后继任总统。著有《文化与政府》、《政党》和诗集《佩里库纳河的故事》等等。
桑迪诺1893—1934
尼加拉瓜民族英雄。早年务农,青年时期曾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等地务工。1926年起领导人民开展游击战,反对美国占领尼加拉瓜。游击队得到人民的支持,以拉斯塞戈维亚斯山区为根据地,坚持七年反美武装斗争,迫使美军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1934年2月,被尼加拉瓜国民警卫队司令索摩查暗杀。
索摩查
奥尔特加1945—
卡德纳斯1895—1970
墨西哥前总统(1934—1940)。早年当过印刷工人。参加过1910—1917年资产阶级革命。1928年获将军称号。历任军区司令、州长、国民革命党主席、内政部长、国防部长和陆军总司令等职。总统任内,实行-系列改革:恢复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允许共产党公开活动,承认工人罢工权利和8小时工作制,实行铁路国有化,将英、美石油企业收归国有等。曾任世界和平理事会副主席。1956年曾获“加强国际和平”列宁国际奖。
波蒂略1920—
墨西哥前总统(1975—1982),革命制度党领导人。生于墨西哥城。曾在国立自治大学攻读法律和社会学,先后获法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45年加入墨西哥革命党(次年改名革命制度党)。从政后历任联邦物资改进局局长、总统府法律咨询办公室主任、总统府副秘书长、国家财产部副部长、财政和公共信贷部部长等职。1975年当选总统后,实行以工业为动力、农业为基础优先发展石油工业的政策,鼓励私人投资,经济发展较快,1981年成为世界第四产油大国。政治上缓和了国内政治斗争。对外政策上主张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积极倡议和主持了关于合作与发展的坎昆国际会议(1981年10月);主张中美洲人民自己解决中美洲危机。
德拉马德里1934—
墨西哥总统、革命制度党领导人。生于科利马市一中产家庭。毕业于国立自治大学法律系,获硕士学位。曾赴哈佛大学进修。曾任财政部信贷局副局长、局长、墨西哥石油公司副经理、公共信贷部副部长、计划和预算部部长等职。1963年加入革命制度党。1982年当选总统。对内推进政治改革,调整经济;对外奉行和平、中立、自决等政策,反对强权政治。
庇隆1895—1974
阿根廷总统(1946—1955,1973—1974)。曾在意大利学习。1941年回国后在陆军山地部队任职。1943年军官团政变成功后,兼副总统、陆军部长、劳工署长三职。1945年10月发生亲美政变,被迫辞职,遭拘押,因其支持者示威而获释。次年当选总统。任内集大权于一身。1955年被右派政变推翻。此后侨居西班牙18年,遥控国内庇隆派活动,多次引起政潮。1973年6月回国,9月当选总统。提出“国家复兴”、“民族解放”两项任务,主张第三世界的团结。次年病故。他提出的“政治主权、经济独立、社会正义”发展为一种民族主义和改良主义思潮——庇隆主义。
普雷维什1901—
阿根廷著名经济学家。就读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曾任该校政治经济学教授。后曾任阿根廷政府财政部长、中央银行总裁、拉美经济与社会计划研究所所长、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首任秘书长等职。1949年提出“发展理论”,被经济学界命名为“普雷维什命题”,成为拉美地区最有影响的经济思潮。“国际经济新秩序”这一概念是他最早提出的。
阿方辛1927—
阿根廷总统、激进公民联盟主席。生于恰斯科穆斯城一商人家庭。在国立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在家乡当律师。1944年加入激进公民联盟后,曾任布宜诺斯艾利斯省众议员及激进党议会党团领袖。此后曾任国会众议员、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主席等。1983年当选激进党主席。同年当选总统。执政以来,致力于巩固民主成果,取消三军司令职务,规定国家元首为军队最高统帅;对外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关系。
阿本斯1913—1971
危地马拉总统(1951—1954)。曾任国防部长。当选总统后,按土地改革法废止分成制,并将美资联合果品公司和本国庄园主部分土地分给农民,发展民族经济,推行独立外交。1954年,美国组织雇佣军自洪都拉斯入侵,同时策动内部政变,逼使阿本斯辞职。后流亡国外,死于墨西哥城。
阿连德1908—1973
智利总统(1970—1973)。生于瓦尔帕莱索中产阶级家庭。医生出身。1933年在智利大学医科读书时,参加智利社会党。曾两次任社会党总书记。1937年当选众议员,1945年当选参议员,1965—1969年任参议院议长。曾任人民阵线政府卫生部长。就任总统后组织人民联盟政府。任内采取对铜、煤、钢铁等工业企业国有化、土地改革等措施,并为促进亚非拉国家团结反帝事业和中、智建交作出积极努力。1973年9月智利军人政变推翻人民联盟政府,他以身殉职。
弗雷1911—1982
智利总统(1964—1970),前基督教民主党领袖。生于圣地亚哥。毕业于天主教大学法学院。1938年参与创建国家长枪党。后任该党主席。曾任政府公共工程部长、驻联合国代表。1949年当选参议员。1957年创建基督教民主党并任主席。执政期间,推行铜矿“智利化”政策,征收部分土地分给农民并组织农社;对外主张和所有国家建交,建立一个没有霸权的美洲体系。阿连德政府时期是反对派领袖。1973年任参议院议长后公开反对政府。对推翻阿连德的军事政变持默认态度,寄希望于军人恢复民主。1975年起公开抨击军政府。著有《政治与精神》、《理想与行动》等。
格瓦拉1928—1967
古巴革命领导人之一。生于阿根廷罗萨里奥。曾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学医,中途辍学后,周游智利、秘鲁、哥伦比亚等国。后回国完成医学学业。1953年出国,到达危地马拉,支持阿本斯政府。次年阿本斯被推翻后,去墨西哥参加由卡斯特罗领导的流亡革命者小组。1956年,与卡斯特罗兄弟等人一同从墨西哥乘“格拉玛”号游艇在古巴奥连特省登陆,进行反对巴蒂斯塔独裁政权的游击战争。1959年,古巴革命成功后,被新政府宣布为古巴公民,先后任国家银行行长、工业部长、古巴统一革命组织全国领导委员会书记处书记等职。1960起,提出“游击中心”理论。1965年,辞去古巴官职、军籍及军衔,放弃古巴国籍。先至非洲扎伊尔,后到玻利维亚,建立“游击中心”组织,进行武装活动。1967年在战斗中受伤,被玻利维亚、政府军俘获后杀害。著有《游击战》、《古巴革命战争回忆录》等。
巴蒂斯塔1901—1973
古巴前总统(1940—1944,1954—1958)。生于奥连特省。1933年古巴全国爆发反马查多独裁统治的示威,他作为起义士兵领袖,乘机掌握军权,成为陆军首领。从1933到1940年,以陆军参谋长身份控制政府。1940年当总统。1944年竞选失败下台。1948年当选参议员。1952年发动军事政变上台,实行独裁统治,解散议会和各政党。1954年又连任总统。在全国反对其独裁统治的武装起义打击下,1959年元旦弃职逃往多米尼加。在西班牙去世。
卡斯特罗
特鲁希略1891—1961
博什1909—
多米尼加前总统、解放党领袖。生于拉维加一中产阶级家庭。毕业于圣多明各大学文学系。1930年创建多米尼加革命党,反对特鲁希略家族的独裁统治。1942年流亡国外。1961年特鲁希略倒台后回国,次年当选总统。7个月后被军事政变推翻。1965年爱国军人起义,推翻右派军人统治。次年作为革命党总统候选人参加大选失败。其后流亡欧洲。1973年宣布脱离革命党,另建解放党。他是诗人、小说家、记者及历史学家,著有《五角大楼主义》、《从哥伦布到q德尔·卡斯特罗》等。
阿亚1895—1979
秘鲁前立宪会议主席、秘鲁人民党的创始人和领袖。生于特鲁希略城。先后就读于自由大学、库斯科大学和圣马科斯大学。曾任学生运动领导人。1923年因反对莱吉亚独裁政权而被流放国外。1924年在墨西哥创建美洲人民革命联盟(即阿普拉党),大力宣传“印第安美洲主义”。1930年莱吉亚独裁政权被推翻后回国,作为阿普拉党候选人参加竞选失败。1932年该党被宣布为非法,他亦被捕入狱。一年多后被释放。1962、1963年作为人民党(阿普拉党在1945年改名)候选人参加总统竞选失败。1978年当选立宪会议主席。其思想被称为“阿亚主义”,“阿普拉主义”。著有《争取拉丁美洲的解放》、《论中等阶级的作用》、《阿普拉主义三十年》等。
埃斯登索罗1907—
玻利维亚总统、民族主义革命运动领袖。生于塔里哈。毕业于拉巴斯的圣安德烈斯大学法律系和经济系。曾任律师。1941年参与创建民族主义革命运动。先后任矿业银行行长、拉巴斯大学经济史教授、财政部长等职。曾当选众议员。1952年—1956年任总统,任内实行一系列民族主义改革措施:颁布普选法,土改,将外国资本收归国有等。1960—1964年第二次任总统,任内政策明显右转。1964年11月国内发生军事政变,流亡秘鲁。此后他曾在利马工程大学任经济学教授,参加了几次总统竞选。1985年8月第三次当选总统。著有《玻利维亚经济概况》、《玻利维亚革命》等。
杜瓦利埃
①弗朗索瓦·杜瓦利埃(1907—1971)海地前总统,民族团结党主席。黑人。毕业于海地大学医学院,后当医生。曾任劳工和公共卫生部长。1957年10月当选总统。任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依赖美国。1961年连任总统。1963年任新成立的民族团结党主席。次年修改宪法,被授予终身总统头衔。1971年再次修改宪法,指定其子为继承人。同年4月21日病死,其子继位。②让一克洛德·杜瓦利埃(1951—)海地前总统,民族团结党主席,弗朗索瓦·杜瓦利埃之子。就读于太子港圣路易德贡萨格学院和海地大学法学院。未满20岁继任终身总统及其父的其他职位。任内统治方法略有变化,宣称其父已完成“政治革命”,他要进行“经济革命”。实行了一些自由化措施,但独裁性质未变,1986年2月其政权垮台,出走国外。
特鲁多1919—
加拿大前政府总理、自由党领袖。生于蒙特利尔。毕业于蒙特利尔法学院,获律师资格。后入哈佛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获硕士学位,之后又去巴黎政治学院和伦敦经济学院攻读政治学、法学和经济学。1949年回国后从政。曾任天主教劳工联合会法律顾问、枢密院经济顾问、蒙特利尔大学法学副教授、司法部长兼总检查长等职。1965年加入自由党,曾当选众议员、自由党领袖。两次出任政府总理(1968,1980)。任内对魁北克分离主义运动持强硬态度,主张政府干预经济,限制外资,维护民族利益等。1984年退出政界。
加列戈斯1884—1969
佩雷斯1922—
委内瑞拉总统、民主行动党领导人、社会党国际副主席。生于塔奇拉州一商人兼种植园主家庭。14岁即加入国家民主党(民主行动党前身)。曾就读于委内瑞拉中央大学、哥伦比亚波哥大自由大学和哥斯达黎加大学。曾因反对独裁政权而被捕入狱和流放。1958年希门尼斯独裁政权被推翻后回国。先后任内政部副部长、部长、民主行动党执委会委员、总书记等职。1974年至1979年任总统。任内在政治上给予民主;在经济上提出“争取经济解放”口号,将铁矿和石油收归国有;对外奉行反帝反殖政策,主张南北对话。总统任期结束后,曾任拉美人权协会主席和社会党国际副主席。1988年12月再次当选总统。
卢辛奇1924—
委内瑞拉总统、民主行动党领导人。生于安索阿特吉州。中学时加入国家民主党(民主行动党前身)。1947年从委内瑞拉中央大学医学院毕业后,获医学博士学位。大学期间曾任学生组织负责人。先后任州议会议长、国会众议员、参议员、民主行动党全国执委会副总书记等职。1952年因反独裁而被捕,后流亡国外。1958年回国,任该党全国执委会委员、议会党团领袖、政治书记等。1981年3月至次年12月任总书记。1984年3月就职总统。著有医疗、儿科病理等方面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