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峇火山爆发不足以引发非洲人出非洲,“昆仑奴”与“僧祇奴”的记载可以证明中国古代对黑人有明确的认识

谈黑人,与种族主义是没有关系的。为什么谈?因为在有些观点的引导下,以为中国古代孤陋寡闻,不认识黑人,继续由西欧亚学者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给你我洗脑。

在《中国人的祖先,真的来自非洲吗》中,李辉说了一段话:“在多峇巨灾以后,丹尼索瓦人唯一能够能够生存的地方就是青藏高原边缘的那些小峡谷,像避难所。活下来的那么一点点早期智人,在气候稍微暖和一点的时期,零星地在青藏高原的斜坡上扩散开来。当现代人-这一批现代人在地理种上应该属于尼格利陀人(俗称小黑人)-向青藏高原扩展的时候,这批早期智人在青藏高原的人口还是较多的。”

李辉的这一段描述可以说明一下几点:

关于丹尼索瓦人:1.他已经接收了亚洲的早期智人是丹尼索瓦人。中国学者发现的龙人等均不入他的法眼。2.丹尼索瓦人很弱小,能够生存的空间有限,只有青藏高原边缘的那些小峡谷,小峡谷像避难所。3.丹尼索瓦人在气候稍微暖和的时期,零星地在青藏高原斜坡上扩散开来。

关于进入东亚的现代人:1.进入东亚的现代人是尼格利陀人(俗称小黑人)。2.尼格利陀人也向青藏高原扩展。3.在尼格利陀人向青藏高原展开的时候,这些早期智人(丹尼索瓦人?)还是比较多的。

李辉在以上的描述中,没有给出基因证据。我们知道专家的结果:最终是丹尼索瓦人灭绝了。

但是我们也知道现实的结果,我们没有看到尼格利陀人,我们自己是黄种人。

在《末次冰期对华夏现代型智人的锤炼和华夏文明的诞生》一文中,站在东亚的角度,我对末次冰期对华夏人种的锤炼作如下的总结:

1、距今7万年到6万年,是末次冰期的第一个降温期。这次降温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印尼超级火山大爆发。超级火山大爆发,火山灰、烟尘弥漫于大气中,遮天蔽日,引起气温突降,影响到中国的泛滇黔地区。这个期间有降温,有大气污染,引发泛滇黔地区的现代型智人向北迁徙。距今6万年,在甘肃秦安大地湾以及泥河湾李汪涧遗址有现代型智人类生活(当然还有未发现的北方地区),就是这次北迁的结果,当然还会向东扩散。我认为古胡人就是这个时候向东扩散的。没有离开泛滇黔地区的现代型智人,成为了下一期华夏现代型智人的种源。

距今7万年到6万年,形成了上古华夏现代型智人第一次对外扩张,这次是迎着寒冷北进,所以北进到中国北部为止。那么先期生活于高纬度区和其他地区的现代型智人,在末次冰期前期就被清除了,要么被冻死,要么南迁。所以中国北部也回流一些生活于高纬度区的现代型智人。

我早说过,从青藏高原最后一次崛起运动完成后,中国接受冰期的影响就很微弱,所以末次冰期对中国的影响是很微弱的。由于青藏高原的阻挡和昆仑山脉、秦岭、大别山的引导,冰期之北方寒流在中国北部是折转向东去的,影响的是中国东部和东南部。

2、距今6万年到3.8万年是一个温暖期。这正好有利于南北人口的恢复和发展,动物、植物、人类又把生活圈推向了高纬度区,他们会在下一次降温期同样毁灭于低温。中国上古华夏人第一次对外扩张一直持续到这个温暖期结束。这个期间,山顶洞人活跃在北京地区,山顶洞人一直生活到距今1.6万年消失,估计山顶洞人在距今1.6万年也是选择北迁了。

3、距今3.8万年1.8万年,是末次冰期的第二次降温期。降温同样使得迁移到高纬度地区的动植物大批死亡,幸存者南迁。

4、距今1.8万年后气温转暖,并持续升温到距今13000年。同样的,动物、植物、人类会把生活圈推向了高纬度区。所以从1.8万年到1.3万年之间形成了华夏上古现代型智人的第二次对外扩张。这个期间大地湾出现了新的文明因素,如大地湾一期陶器就在此间出现。所以我把中国末次冰期的结束时间定在距今13000年,把距今13000年后视作冰后期了。

末次冰期就是这样锤炼着远古华夏人,可见要成人,是多么的艰难。

超越东亚,距今7万年~6万年的人世界人口受到的影响,基本如下图所示。

早第四纪末次冰期早期,世界三个亚种人口基本定型:非洲原始种,北欧西欧种(被阻隔于西欧北欧的尼安德特人),东亚种(丹尼索瓦人或龙人)。在距今6万年~4万年是一个温暖期,东亚猎人进入欧洲,成功取代了欧洲父系,成为欧洲新父系。

在距今7万年~6万年,非洲智人怎么会出非洲呢?不会。多峇火山爆发不足以引发非洲人外迁。

在唐代以前,中国就有“昆仑奴”。“昆仑”一词,本就有“黑色”的意思,所以昆仑奴,就是黑奴。《北史》《隋书》皆有“林邑……其人深目高鼻,发拳色黑”的记载。《旧唐书》记载“林邑……其人拳发色黑”“自林邑以南,皆卷发黑身,通号为昆仑。”,那么,“昆仑奴”就是指东南亚及南海岛屿的黑人。

同样在唐代,随着唐朝对突厥、波斯的征服,唐朝人认识到了大食人。《新唐书.大食传》记载:“ 大食,本波斯地。男子鼻高,黑而髯。女子白皙,出辄障面。”。大食人也带来一种黑奴,唐朝人称为“僧祗奴”。

“僧祗”是唐朝对非洲东部地区的称呼。唐人根据大食人的称呼习惯,将东非地区的黑人称为“僧祗人”。

唐代长安有东西方四十余国侨民,其中就包括来自非洲来的“僧祗奴”。这些来自非洲的黑人,身材高大,孔武有力,相比东南亚来的昆仑人,更加朴实,好管理,所以更受欢迎。

当然,现在称“昆仑奴”和“僧祗奴”当然不好,这是历史记载的称呼,现在称“昆仑人”和“僧祗人”为好。

所以进一步理解,就知道李辉所谓的“距今7.4万年尼格利陀人(小黑人)出非洲”是不可能的。东南亚及南海岛屿,原居民就是昆仑人,就是李辉说的“尼格利陀人(小黑人)”。东南亚及南海岛屿的尼格利陀人,不可能拥有灭绝东亚早期智人的能力。

THE END
0.为什么「非洲」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第一大洲,却经常闹饥荒呢而非洲那边,没钱谁给他们高产的种子呢? 第三,人的原因最重要。 就只说黄河流域吧 自己翻翻史书,光有记载的,黄河发了多少水灾! up主说莫桑比克2米厚的黑土,华北平原没有吧? 除了自然灾害,黄河中下游经历了多少次战乱? 莫桑比克没有经历那么多战乱吧? jvzquC41yy}/lrfpuj{/exr1r1ib9l536gi8c?
1.消灭病毒有多难?人类历史上仅消灭两种,第二种曾让非洲大陆崩坏因此,在牛瘟没有被彻底消灭之前,很多执政者都需要颁布一定的政策来防止病牛流入市场。最严重的时候,由于牛瘟导致整个非洲大陆死伤无数,这里也被欧洲人入侵,从此展开了漫长的被殖民的历史。 19世纪末,非洲有90%的牛都因为牛瘟而死亡,这种严重的损失也让当地的生产力长期无法发展,由此陷入长期的贫困中。 jvzquC41m0yjpj3ep1gsvrhnga;:;=<36:>3a:;772782;52326vm‚=0jvsmA}~rg?jg8s6(v{vf?mk8l3
2.夏朝就是古埃及:华夏文明的源头,真的来自非洲吗?在两河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和华夏文明等世界主要古代文明中,华夏文明最为年轻。虽然华夏文明后来茁壮成长,但其成熟期比其他几大古文明要迟千年乃至几千年。古埃及五千多年历史都有章可阅、有物可证。相比之下,华夏的三皇五帝并非信史,特别是中国史书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的历史更是扑朔迷离。 jvzq<84yyy4dnrhmuwt/pny1oky0dkx1ujuxcyu0cuv@kmB362?3
3.郑和船队在非洲留下后裔?船员落难孤岛,发生了哪些事情?虽然他们与当地的女子结婚,但是跟岛上土著——西尤人不时发生械斗。 据史书记载,郑和带到国内的奇珍异宝中,影响最大的是非洲的长颈鹿与斑马,前者被称为“麒麟”,后者被称为“福鹿”。它们被作为神物,用来煊赫天朝的神威,曾起到巩固中国皇权统治的作用。 jvzquC41o0ypj~3eqo5b1?=384<17Ad343=34;<2
4.比较非洲各地的「历史称谓」和现今的称谓刚看到这么一个图,比较非洲各地的「历史称谓」和现今的称谓。 由于非洲经历了惨无人道的贩奴以及殖民历史,传统部落文化、甚至是许多文明帝国断档。许多现今的名称,是从史书记载里拿出来复用的,但已经与该历史并无联系了。 图中棕色为历史称谓,虚线内是现今的国家/地区。 jvzquC41m0yjpj3ep1gsvrhnga<:9;:8:9:1a:>h;:l5c=52326z2:r0jvsm
5.金犀牛:中世纪非洲史☆本书荣获Blois*佳史书大奖☆ 古代非洲没有文字系统,长期以来,人们虽没有否认这一段文明的存在,却一直低估了它的价值。作为非洲历史的专家,作者从古代文明与口述历史留下的线索出发,用引人入胜的笔法重构了这片大陆遗失的财富。 本书由34篇随笔组成,勾勒了8 世纪至15 世 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全景图:查理大帝 时jvzquC41dqul0mtwdct/exr1uwhkgly152:33B:21
6.《5万年中国简史》豆瓣8.2,一本颠覆你认知的历史书(五万年中国古往今来,史书的体例无非6种。一:编年体史书,以《左传》为代表二:纪传体史书,以《史记》为代表三:国别体史书,以《战国策》为代表四:通史,《史记》是其中代表五:断代史史书,以《汉书》为代表六:记事本末体,以《通鉴纪事本末》以上六种体例,虽以古代史书为代表,但也开了后代攥写历史体例的先河。我们过去所看jvzquC41dqul0mtwdct/exr1tg|jg€4347:87A>1
7.世界史书单(下)|由历史探寻未来*本书荣获Blois最佳史书大奖 ➤内容简介 古代非洲没有文字系统,长期以来,人们虽没有否认这一段文明的存在,却一直低估了它的价值。作为非洲历史的专家,作者从古代文明与口述历史留下的线索出发,用引人入胜的笔法重构了这片大陆遗失的财富。 本书由34篇随笔组成,勾勒了8 世纪至15 世 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全景图: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75;6?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