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王墓出土,考古发现令人不解:两千年前中国就已远航非洲

1983年,在广州象岗山地区,一支工程队进行基建施工,准备建造一座公寓大楼,却不料挖出了神秘的南越王墓。

所谓南越王,就是始于赵佗,历经五王享国93年,终于公元前112年的汉武帝时期。秦始皇派兵南征百越,但秦末战乱之后,赵佗关闭北上通道,在南越地区称王。

然而在1983年之前,南越王墓一座都没有发现,2000年来一直寻找,三国孙权甚至派5000士兵寻找南越王墓,却无疾而终,所以说南越王墓非常神秘,里面巨额财富无人得到。

这一次发现的南越王墓,是南越国第二位大王、赵佗之孙赵眜(又称赵胡)之墓,出土文物极为丰富且令人震撼,但其中一件文物却极为特殊,考古发现令人不解,因为这是非洲象牙,难道2100年前中国就能远航非洲贸易?

在南越王墓中,出土原支大象牙一捆,共5支、并排堆放。其中最大的象牙长126厘米、整堆象牙宽57厘米。另外,还出土了刻画象牙卮、象牙算筹和残牙雕器等,因此这些原支大象牙是作为雕刻原料进口的(下图,非洲象牙雕品)。

赵眜是南越国第二位君主,公元前137年—公元前122年在位,在那个时代,难道中国远航非洲就有过贸易,不然如何解释非洲象牙出现在中国?

会不会通过丝绸之路进口的呢?公元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26年归汉,前后历时13年,“凿空”了西路。然而,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只是探路性质,并未直接开启丝绸之路,而且归国时仅剩下张骞和堂邑父二人,不可能携带数支大象牙。真正丝绸之路开启,至少要等到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前115年),此后才有中西商贸文化交流。

显然,南越王墓中的非洲大象牙,不可能来自丝绸之路。既然如此,这一批非洲象牙如何来到中国的呢?

其实,张骞开通的只是陆上丝绸之路,而中国与世界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更早,秦汉时期早已存在,《汉书·地理志》对此有直接的记载。

这一记载不仅说明秦汉中国发达的造船业,也说明当时中国人已经在探索世界,与东南亚诸多国家有过贸易往来。当然,“海上丝绸之路”的名称是近代提出的,但当时的确存在这么一条国际贸易路线。(丝绸之路分南海航线与东海航线,东海航线航行的是日本、朝鲜等)

1974年底,在如今广州中山四路附近,考古专家发现了南越国宫署遗址,而在宫署遗址之下又发现了秦代官方造船遗址。在随后考古中,专家清理出一段29米长的船台,发现了3600平方米的造船木料加工厂。

可见,早在秦朝时期,中国人就有能力远航贸易,开通海上丝绸之路展开国际贸易。

另外,通过对海船和出土陶器,考古专家发现在距今5000—3000年期间,南海航线的“海上丝绸之路”就已经慢慢形成。

然而,证明了“海上丝绸之路”早已存在,却不足以充分解释秦朝中国人远航非洲贸易,毕竟从非洲到中国需要航行数万里,一路充满艰险,以秦朝造船技术而言,几乎不可能,且史书也没有相关记载。

既然如此,南越王墓中的非洲象牙,又是如何来到中国的呢?

南越王墓考古还有了重大发现,专家又发现了一个银盒:从造型、纹饰和口沿的鎏金圈套等工艺特点看,与中国传统的器具风格差别很大,但与古波斯帝国时期(公元前550~330年)遗物却极为相似。

除了银盒,考古专家还发现了异国风情的漆盒、熏炉和深蓝色玻璃片等。

因此,南越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航来到波斯地区贸易,换取了非洲大象牙。当然,也可能秦汉中国人直接去了非洲交易,但几乎不可能。那么,南越国拿什么去交易呢?

在南越王墓中,丝绸的随葬品不但品种多,而且数量很大:炭化堆积层厚达20~30厘米,陪葬丝绸估计不下100匹,折叠层达700余层;而且,用丝织品包裹随葬品也很普遍,有人估计超过300件以上。

《汉书》中就有海南岛“女子桑蚕织绩”的记载,说明当时南越国丝绸极为发达,丝织产品相当丰富。

因此,不少学者猜测,估计墓中出土的象牙、银盒、香料等舶来品,可能就是用丝织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交易而来。

笔者有一个猜测,在《荷马史诗·奥德赛》中,早在公元前8世纪,欧洲就有使用丝绸记载。后来,希腊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即为产丝之国的意思。而当时陆上丝绸之路还未开启,因此欧洲丝绸可能就来自海上丝绸之路。

终上所述,南越王墓的非洲大象牙,可能未必是2100年前中国人去过非洲,而是与波斯贸易的结果。波斯通过贸易,获取了非洲象牙,转卖给了中国人。这也符合后世丝绸之路的特征,即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中转丝绸,将中国丝绸卖给欧洲,借此兴旺发达1000多年。直到大航海时代之后,欧洲直接从中国获取丝绸,由此导致阿拉伯帝国与波斯帝国的衰落。

THE END
0.为什么「非洲」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第一大洲,却经常闹饥荒呢而非洲那边,没钱谁给他们高产的种子呢? 第三,人的原因最重要。 就只说黄河流域吧 自己翻翻史书,光有记载的,黄河发了多少水灾! up主说莫桑比克2米厚的黑土,华北平原没有吧? 除了自然灾害,黄河中下游经历了多少次战乱? 莫桑比克没有经历那么多战乱吧? jvzquC41yy}/lrfpuj{/exr1r1ib9l536gi8c?
1.消灭病毒有多难?人类历史上仅消灭两种,第二种曾让非洲大陆崩坏因此,在牛瘟没有被彻底消灭之前,很多执政者都需要颁布一定的政策来防止病牛流入市场。最严重的时候,由于牛瘟导致整个非洲大陆死伤无数,这里也被欧洲人入侵,从此展开了漫长的被殖民的历史。 19世纪末,非洲有90%的牛都因为牛瘟而死亡,这种严重的损失也让当地的生产力长期无法发展,由此陷入长期的贫困中。 jvzquC41m0yjpj3ep1gsvrhnga;:;=<36:>3a:;772782;52326vm‚=0jvsmA}~rg?jg8s6(v{vf?mk8l3
2.夏朝就是古埃及:华夏文明的源头,真的来自非洲吗?在两河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和华夏文明等世界主要古代文明中,华夏文明最为年轻。虽然华夏文明后来茁壮成长,但其成熟期比其他几大古文明要迟千年乃至几千年。古埃及五千多年历史都有章可阅、有物可证。相比之下,华夏的三皇五帝并非信史,特别是中国史书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的历史更是扑朔迷离。 jvzq<84yyy4dnrhmuwt/pny1oky0dkx1ujuxcyu0cuv@kmB362?3
3.郑和船队在非洲留下后裔?船员落难孤岛,发生了哪些事情?虽然他们与当地的女子结婚,但是跟岛上土著——西尤人不时发生械斗。 据史书记载,郑和带到国内的奇珍异宝中,影响最大的是非洲的长颈鹿与斑马,前者被称为“麒麟”,后者被称为“福鹿”。它们被作为神物,用来煊赫天朝的神威,曾起到巩固中国皇权统治的作用。 jvzquC41o0ypj~3eqo5b1?=384<17Ad343=34;<2
4.比较非洲各地的「历史称谓」和现今的称谓刚看到这么一个图,比较非洲各地的「历史称谓」和现今的称谓。 由于非洲经历了惨无人道的贩奴以及殖民历史,传统部落文化、甚至是许多文明帝国断档。许多现今的名称,是从史书记载里拿出来复用的,但已经与该历史并无联系了。 图中棕色为历史称谓,虚线内是现今的国家/地区。 jvzquC41m0yjpj3ep1gsvrhnga<:9;:8:9:1a:>h;:l5c=52326z2:r0jvsm
5.金犀牛:中世纪非洲史☆本书荣获Blois*佳史书大奖☆ 古代非洲没有文字系统,长期以来,人们虽没有否认这一段文明的存在,却一直低估了它的价值。作为非洲历史的专家,作者从古代文明与口述历史留下的线索出发,用引人入胜的笔法重构了这片大陆遗失的财富。 本书由34篇随笔组成,勾勒了8 世纪至15 世 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全景图:查理大帝 时jvzquC41dqul0mtwdct/exr1uwhkgly152:33B:21
6.《5万年中国简史》豆瓣8.2,一本颠覆你认知的历史书(五万年中国古往今来,史书的体例无非6种。一:编年体史书,以《左传》为代表二:纪传体史书,以《史记》为代表三:国别体史书,以《战国策》为代表四:通史,《史记》是其中代表五:断代史史书,以《汉书》为代表六:记事本末体,以《通鉴纪事本末》以上六种体例,虽以古代史书为代表,但也开了后代攥写历史体例的先河。我们过去所看jvzquC41dqul0mtwdct/exr1tg|jg€4347:87A>1
7.世界史书单(下)|由历史探寻未来*本书荣获Blois最佳史书大奖 ➤内容简介 古代非洲没有文字系统,长期以来,人们虽没有否认这一段文明的存在,却一直低估了它的价值。作为非洲历史的专家,作者从古代文明与口述历史留下的线索出发,用引人入胜的笔法重构了这片大陆遗失的财富。 本书由34篇随笔组成,勾勒了8 世纪至15 世 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全景图: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75;6?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