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史》(第二版)(上、下)是中国学者世界文明史著述的经典之作,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世界史领域专家联袂编写,展现中国人视角下的人类文明。首版十余年来广受好评,全新修订。 多年教研积淀,内容详实,结构明晰,配图近300幅,世界史专业学生学习和考研重要参考书。
海报:
与其他同类著作相比,这套《世界文明史》最让我欣赏的一点在于其对“进步”概念的反思和审视。在许多传统史观中,历史的发展往往被描绘成一条直线,向着某种预设的“现代化”终点迈进。但这本书却非常审慎地探讨了不同文明在特定历史阶段所体现的“成功”与“局限性”,避免了价值判断上的傲慢。它清晰地展示了,所谓的文明巅峰,往往伴随着内部的结构性矛盾和最终的衰退,而另一些看似边缘的文明,却可能在技术或哲学上领先于时代。这种去中心化、去神圣化的历史观,让我对人类历史的复杂性和循环性有了更深的体悟。它教育我们,历史没有标准答案,只有不断演进的、充满偶然性的选择。这是一种非常成熟和令人信服的历史哲学。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体量和深度对一般的非专业读者来说,可能构成一定的挑战。它绝不是那种可以快速浏览、即时获得满足感的通俗读物。相反,它要求读者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消化那些复杂的社会学理论和历史分期概念。我发现自己经常需要停下来,回头查找前一章的内容,以确保我对作者建立的特定历史模型理解到位。例如,在探讨中世纪的社会转型时,作者引用的概念和模型相当专业,这无疑提高了理解的门槛。但正是这种“硬核”的学术态度,保证了其内容的权威性和长久的参考价值。对于希望从历史学习中获得真正学术滋养的读者来说,这种深度是可贵的。它更像是一部需要“啃”的教科书,而不是可以“品”的消遣品,但最终的回报绝对值得这份付出。
坦白讲,初次翻开这套书时,我对它能否真正做到“世界”的广度保持着一丝怀疑。毕竟,要全面涵盖从史前到近现代的全球主要文明脉络,工作量之巨大,几乎是天方夜谭。然而,作者群展现出的学术功底和严谨态度令人信服。从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到玛雅文明的失落,从印度河谷的规划到非洲班图人的扩张,几乎没有出现明显的叙事真空。更重要的是,它不是简单地将这些文明平行罗列,而是巧妙地穿插了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接触点和相互影响。例如,在论述丝绸之路对东西方科技交流的影响时,描述得极为细致,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追踪到知识和技术的传播路径。这套书的价值,正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框架,让读者能够将分散的、零碎的历史知识点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连贯且多维度的世界历史图景。
阅读《世界文明史》的过程,与其说是在“阅读”,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作者的叙事视角非常独特,他没有仅仅停留在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罗列和对著名人物的颂扬上,而是深入挖掘了不同文明在社会结构、思想观念、技术创新以及日常生活层面的深层逻辑。比如,他对于古希腊城邦制度的解构,就不仅仅停留在政治层面,而是延伸到了公民的义务与自由之间的微妙平衡,这种洞察力令人拍案叫绝。在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动与冲突时,作者也展现出罕见的平衡感,避免了将任何一方简单地标签化或神化。这种宏观的视野和微观的细节把握相结合的叙事方式,使得原本枯燥的史料鲜活了起来,真正做到了“以小见大”。对我而言,这套书极大地拓宽了我对“文明”定义的理解边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欧亚大陆中心论,而是真正看到了全球视野下的文明生态。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出色,硬壳精装,纸张的质感也相当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封面设计简洁大气,字体选择和排版都透露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这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而是倾注了作者大量心血的鸿篇巨制。内页的印刷清晰,图文排版合理,即便是复杂的历史脉络图和地图也清晰易懂,阅读体验非常舒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第二版的修订和增加的内容,从细节上可以看出编者对新史料和新观点的关注,这对于深入理解文明的演变过程至关重要。我个人非常看重书籍的物理品质,毕竟像这样一部需要反复查阅的工具书,良好的装帧和印刷是保证长期阅读价值的基础。这两册书摆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体现了一种对知识的尊重。我甚至花了不少时间去欣赏那些附带的插图和历史文物照片,它们不仅仅是文字的补充,更是一种强有力的视觉佐证,让抽象的历史概念变得具体可感。
包装完整物流速度快服务好价格给力
非常经典,非常喜欢
很好的图书,系统地从文明的角度来看待历史
刚到货,还没仔细看内容,印刷非常好
给孩子买的!希望他喜欢!
帮朋友买的
质量不错,秒杀买的,快递给力
书是挺好的,价格也比较实惠,配送速度还可以吧,毕竟是跨大区给发过来的。书都是正版,都给了纸质发票,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