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下册必考知识体系

1、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比较

名称

时间

性质

革命任务

结果

二月革命

1917.3

资产阶级革命

推翻沙皇统治

两个政权并存——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主要权力)

十月革命

1917.11

无产阶级革命

推翻临时政府

建立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列宁为主席

2、十月革命爆发:

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列宁,十月革命的中心起义是彼得格勒起义,总指挥部是斯莫尔尼宫。

3、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叛乱,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俄国。

4、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政权?

①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②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③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④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⑤1918年从彼德格勒迁都到莫斯科。⑥三年国内战争(1918—1920)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5、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②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二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列宁时期

1、新经济政策是实行的背景、目的、时间、领导人、内容、作用(意义)。

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目的: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

时间:1921年        领导人:列宁

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意义: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产和生活的水平,维护苏维埃政权,指明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

2、苏联成立:

苏联成立的时间是1922年,解体的时间是1991年。苏联的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苏联成立的时候最初加入的共和国有:4个。后来扩大到15个。

苏联成立的时候最初加入的共和国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

二、斯大林时期

3、苏联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时间、领导人、重点、作用(意义)。

时间:1928年-1937年,     领导人:斯大林          重点是:发展重工业。

作用:苏联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的,国防力量也加强了。

4、苏联在农业方面实现农业集体化。

5、苏联新宪法时间、内容、作用:

时间:1936年               内容: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作用:1936年新宪法,宣告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6、什么是“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 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1)斯大林模式就是:苏联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

(2)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原因: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3)评价斯大林模式:

①在苏联实现国家工业化方面发挥过积极作用。②但有又严重的弊端。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个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国家拿农民的东西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经济发展粗放, 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第11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1、赫鲁晓夫改革的时间、内容、结果、失败的根本原因。

时间: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53——1964)

改革内容: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

结果:失败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斯大林模式,但并没有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失败的根本原因:没有根本改变苏联高度的政治经济体制。

2、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时间、内容、结果。

时间:20世纪八十年代

内容: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又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方面。

结果:失败。苏联急剧变化,一党制变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国脱离苏联趋势加强。

3、苏联解体的时间、解体的原因和影响。

时间:1991年

解体原因: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②戈尔巴乔夫改革加剧了苏联局势的混乱③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和平演变”攻势。④八一九事件促使苏联解体。

对世界格局的影响:苏联解体结束了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极格局,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4、使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的事件是:八一九事件。(1991年、8、19)

5、促使苏联解体的事件是八一九事件。八一九事件后控制全局的人是叶利钦

6、苏联历代领导人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上进行了怎样的探索?中国进行了哪些探索?

苏联:列宁在国内战争结束后,推行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时期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

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先后进行了经济政治改革。

中国:1956年,中共八大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但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失误;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第12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一、匈牙利改革

1、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中,较为突出的是匈牙利改革。

2、匈牙利改革的措施

①政治: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

②经济:针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现象,降低积累率,放慢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调整农业政策,废除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国家取消对合作社和国营农场的指令性计划,改用价格、税收等手段进行调节;在工业方面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

3、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进行改革,被苏联镇压。

二、东欧剧变

1、时间:1989年下半年开始

2、原因: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阻碍经济的发展,②外债负担沉重,通货膨胀,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③严重的经济困难引发社会危机;④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各国的控制。

3、表现:①执政党丧失政权,②社会制度发生变化③东欧国家名称发生变化④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统一。

4、启示:①要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和政策;②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③要加强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维护党的领导地位;④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

第三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比较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

会议

时间

参加国

主宰国

目的

签订条约

核心问题

确立体系

涉及领域

最大受益国

巴黎和会

1919年

27个

英美法

重新瓜分世界

《凡尔赛和约》(对德)、同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一系列条约

德国问题

凡尔赛体系

欧洲西亚非洲

英国和法国

华盛顿会议

1921至1922

9个

英美日

协调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矛盾

《九国公约》

中国问题

华盛顿体系

东亚太平洋

美国

二、巴黎和会

1、巴黎和会性质战胜的协约国重新分割世界的分赃会议。

巴黎和会三巨头:劳合·乔治(英)、威尔逊(美)、克里孟梭(法)。中国参加的身份:战胜国

2、凡尔赛体系的作用是: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

3、列举《凡尔赛和约》的内容:

1)领土上——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2)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人。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地区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3)政治上——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4)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的赔款总数。

5)殖民地——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以“委任统治的”的名义加以瓜分。

4、一战后建立的国际性组织是国际联盟, 建立时间1920年,被英国和法国操纵。美国没参加。

二战后建立的国际性组织是联合国(1945年), 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是雅尔塔会议.

三、华盛顿会议

1、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矛盾最激烈的两个国家是美国和日本。

2、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中共同的主宰国是英国和美国。

3、华盛顿体系的作用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4、列举《九国公约》的内容和影响。

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影响: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四、为什么毛泽东说:华盛顿会议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九国公约》表面上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实际上肯定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便利了美国在中国扩大势力。中国是华盛顿会议的最大受害国。

五、如何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为世界带来了短暂的和平,给战后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时间。

2)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第四课经济大危机

1、列举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时间、最先爆发地点、背景、特点、影响。

(1)经济大危机时间:1929——1933,     最先爆发地点:美国

(2)背景: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相对稳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一时”

(3)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比较大

(4)影响:工人失业,人民生活恶化,资本家销毁商品,破坏社会生产力,社会矛盾加剧。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时间、目的、中心措施、影响。

(1)时间:1933年

(2)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3)中心措施: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对工业进行调整。

(4)影响:①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②美国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发展;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管理的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权力增强③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一、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

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德国。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趁势发展壮大。

2、建立:1933年,希特勒上台,称为国家元首,建立法西斯统治。

3、统治: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解散一切工会,取缔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强化专制机器,加强思想控制。迫害犹太人。

二、20世纪二十年代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三、日本法西斯专制的建立

1、日本法西斯实力的支持者和集中地是日本军部。

2、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标志是1933年希特勒成为国家元首。

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标志是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专制建立起来。

第七、八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二战爆发的原因

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根本原因)②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直接原因)

③英法等的绥靖政策,助长了德日意法西斯的势力。④世界人民在战争初期没有联合。

2、二战的性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3、二战全面爆发前,先后被德国吞并的国家是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

4、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事件是 慕尼黑阴谋。

慕尼黑阴谋发生的时间是1938年,慕尼黑阴谋的参与国是:德国、意大利、英国、法国。

慕尼黑阴谋内容: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捷方必须在十天之内从上述领土撤退完毕。慕尼黑阴谋的后果: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增强了德国的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全面爆发。

5、二战初期,法西斯国家屡屡得手的原因是英法美等主要国家采取绥靖政策,助长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6、绥靖政策的内容、影响

内容: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影响: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7、 二战的经过

②二战规模扩大的标志:1941年6月莫斯科保卫战,

莫斯科保卫战是二战开始以来德国在欧洲大陆上的第一次大失败,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③二战进一步扩大的标志是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珍珠港事件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标志是1942年,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⑤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1942——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战役。

⑥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标志是1944年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一战场指的是苏德战场。

8、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原因(基础)、形成的意义

1)原因/基础:①法西斯国家给全世界带来了灾难,成为全世界的敌人,也是英美等国的最大威胁。②全世界人民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打败法西斯国家。

2)意义: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标志着世界进步力量联合起来,改变了双方的力量对比,成为战胜法西斯国家的有力保证。

9、华盛顿会议与雅尔塔会议比较。

名称

时间

地点

参加国

主要内容

华盛顿会议

华盛顿

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败法西斯国家。

雅尔塔会议

1945年

雅尔塔

美英苏

1)打败德国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2)成立联合国3)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1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

2)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12、谈谈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了的危害。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

1)二战的危害: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它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在很多方面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这次战争给人类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战争历时六年多,遍及世界各地,损耗了

大量财富,夷平了许多城市和村庄,无数生灵遭受涂炭。

2)如何避免战争:

①第三世界国家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反对霸权,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②各国要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

第9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1、二战后,美国经济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表现)、原因

时期

表现(特点)

原因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持续发展,尤其是西部和南部

1、 二战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具有广阔的国际市场;

2、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工业的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

3、 政府改善人民生活,创造经济发展环境。

七八十年代

70年代经济地位下降

80年代调整,经济发展受阻。

1、经济发展中的弊端显露;

2、1974—1975年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

3、通货膨胀,债务沉重。

90年代

经济持续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1、 实行经济改革;

2、 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事业,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发展;

3、 完成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

2、二战后,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是美国。 “硅谷”的发展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奇迹。

3、70年代美国经济地位下降的原因是:1974—1975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

1974—1975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是: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

4、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是:_美国____

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美国经济受到的困扰是:通货膨胀

80年代中后期以后,美国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是债务负担沉重

5、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的时间是: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时代的特征是:_信息化_、全球化_。

美国高新技术的代表是:_信息产业。

6、请你根据下表,制一个示意图并大致描述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情况。

年份

1950

1955

1965

1975

1982

1985

1994

1999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

8.7

5.6

6.3

-0.8

-1.9

3.3

3.9

发展情况:

①战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起伏变化大,经济发展呈现周期性调整状态:

②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南部发展快;70年代经济危机严重,经济地位下降; 80年代通货膨胀,债务沉重,经济发展受阻。90年代,经济持续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第10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一、西欧

1、西欧经济持续发展的时间是20世纪50-70年代

2、二战后,西欧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①美国的援助②西欧国家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欧洲共同体:

建立时间:20世纪60年代。                成员国:法国、联邦德国等。

建立原因:随着经济发展,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作用:对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4、欧洲联盟:

20世纪末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欧洲联盟,它是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欧盟成立的时间: _1993_年,

欧盟的表现:

①欧盟各国统一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 ②内部人员、资本、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

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者居住③欧盟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步调一致 .

欧盟成立的意义: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欧洲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与作用。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二、日本

1、日本经济持续发展是在20世纪50-70年代

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时间是:20世纪70年代。

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原因是:1974—1975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实行的政策是“ __科技立国_____”.

2、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日本经济发展在哪些方面?

(1)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①二战后,美国在日本实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②美国扶持日本,朝鲜战争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③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2)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表现:

①钢铁 汽车 船舶 电器等许多重要生产领域都名列前列.②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际地位提高。

③1964年,日本东京成功举办奥运会。④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军费支出增多,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开始膨胀。

三、二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有哪些?你觉得其中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1)共同点: ①都得到美国的援助、②都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③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政策

(2)借鉴:①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的经济联系②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③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第13课 亚非拉的奋起

一、亚洲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1、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印度独立的时间是1947年;

但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

2、印度独立后,工业和农业有了巨大的发展,科技领域成就卓越。

3、亚洲其他新兴国家:韩国和新加坡经济发展迅速,称为现代化国家。

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1、非洲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最先在北非展开。1952年,埃及人民在纳赛尔领导下赢得独立。

1956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民族独立出现高潮。非洲先后有30多个国家取得独立。

1960年,出现17个独立国家,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3、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5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

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三、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1、1959年,古巴通过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政府,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新政权努力发展经济,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大庄园制,没收美国垄断资本在古巴的工矿企业。

2、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 1999年底,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的全部主权。

第14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

战火频仍的中东

背景:

一战后,英国获得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

二战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决议

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国建立,英国宣布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

中东战争的交战双方:以色列国__和阿拉伯国家之间,发生了四次战争

二、列举中东地区矛盾复杂的原因

①中东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险要,石油丰富,是列强必争之地;②历史、宗教、种族因素的介入,使矛盾复杂化;③以色列不断扩张,侵占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家园。④争夺水资源⑤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把耶路撒冷看做自己的“圣城”,争夺该城市的控制权;⑥巴以冲突是中东问题的关键。

第15课 冷战中的对峙

1、二战结束后,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政策是冷战政策。

2、美苏冷战的信号是:丘吉尔发表的“铁幕演说”。

3、列举冷战政策的原因、时间 、内容(含义)、表现、影响、实质(目的)

原因: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时间:1947年——1991年(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出台)(结束标志:苏联解体)

内容(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表现:政治,杜鲁门主义;经济,马歇尔计划;军事,北约建立。

影响:逐渐形成了美苏为主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对峙的两极格局。

实质(目的):遏制共产主义

4、美苏争霸的原因、过程、影响。

1)原因:20世纪50年代以后,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以后,对外开始争取与美国取得平等地位,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

2)过程:美苏争霸共分三个阶段。

①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争霸优势在美国,突出事件是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②20世纪七十年代,美苏争霸达到高潮,优势在苏联。突出事件是1979年苏联出兵阿富汗。苏联积极进攻,把中东、非洲、南亚次大陆作为扩张对象。美国由于深陷越南战争实行战略收缩

③20世纪80年代,争霸缓和。苏联由于长期争霸使得经济负担加重,主动提出战略缓和,标志性事件是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美国同意缓和的原因是,美国成为最大的债务国并且在经济上遇到了西欧和日本两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④美苏争霸结束的标志是1991年苏联解体。

3)影响:美苏争霸加重了彼此的负担,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

5、杜鲁门主义(1947年)的内容、实质、意义

内容: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它国家的纲领和政策

实质: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

意义: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美苏冷战的开始

6、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美苏之间冷战结束的标志是1991年苏联的解体

美国对外政策的转折点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美国通过经济扶持手段控制西欧的表现是马歇尔计划

7、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北约和华约的成立

8、霸权主义给人类进步与和平带来了哪些危害?近年来,霸权主义有哪些表现?

危害: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如科索沃战争

表现:(1)西方国家打着“人权”的旗帜,粗暴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

(2)由于美国长期实施霸权主义,导致恐怖主义的泛滥,最为典型的事件是“9·11事件”

第16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世界格局是指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

1、列举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形成。

2、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1)美国为了称霸世界,随意干涉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事务,还大力发展高科技武器等;

2)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促成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3)当今世界国与国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综合国力的竞争,

3、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根源在于经济结构的多极化。

4、科索沃战争的原因、时间、交战双方、影响。

1)原因:以 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以南斯拉夫联盟军队屠杀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为借口,对南联盟进行疯狂滥炸。

2)时间:1999年3月-6月

3)交战双方:北约 南联盟

4)科索沃战争的影响(评价科索沃战争):

①科索沃战争是美国霸权主义的表现(尤其是轰炸中国南斯拉夫大使馆,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本次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曲折的斗争过程。

③严重削弱联合国的作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受到挑战。

4、20世纪,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情况。

1)一战后世界格局:一战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二战后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结束后,形成美苏两级格局。

3)当今世界格局: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美苏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形成。

5、列举威胁当今世界和平的因素。

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恐怖主义。

第17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的背景

1、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后,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2、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不能孤立发展下去,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①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② 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③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

三、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有利方面:①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活力,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②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阻碍逐渐减少,企业可以越来越多的依据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③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互相竞争;

2、不利方面:①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处于不利地位。造成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拉大。②跨国公司一方面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重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③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四、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中国应该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外国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

五、2001年中国上海成功地举办了第九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会议,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 中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19、20课 现代文化艺术

1、美国作家德莱塞的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揭露和批判了美国的生活方式。

2、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反映了一个有才华的音乐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遭遇的失败。

3、爱国荒诞派剧作家贝克特的剧本《等待戈多》却以不明确的主题,令人回味。

4、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1937年为抗议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而作的《格尔尼卡》是20世纪珍品。

5、爵士乐是现代音乐演变的一个代表,起源于非洲音乐,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南部发展起来。

THE END
0.期末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知识点融合——世界古代史【提纲一、世界史的概念 世界历史是以世界全局的观点,综合考察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各民族的历史,研究和阐明人类历史的演变,提示演变的规律和趋势。 (温馨提示:中国史是世界史的一部分,在学习过程中要有意识的注意纵横联系、比较归纳。) 二、对世界史的总认识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312;4386516<:;?<58a?8;A629;8/uqyon
1.《说话技巧与处世智慧(上下册)》读书笔记请记住,跟你谈话的人,对他自己、他的需求和他的问题,更感兴趣千百倍。他对自己颈部的疖痛,比对非洲的四十次地震更感兴趣。当你下次开始跟别人交谈的时候,别忘了这点。 如果你要别人喜欢你说的话,请记住这条规则:“做一个好的听者。鼓励他人谈论他们自己。”听的意义一旦为你所重视,听的技巧一旦为你所掌握jvzquC41yy}/lrfpuj{/exr1r1:c;B7562k:4n
2.卢梭与大革命/世界文明史(上下册)(豆瓣)世界文明史(共12册),这套丛书还有 《伏尔泰时代/世界文明史》《世界文明史(全11卷)》《拿破仑时代/世界文明史》《世界文明史》《文艺复兴/世界文明史》等。 喜欢读"卢梭与大革命/世界文明史(上下册)"的人也喜欢 ··· 伏尔泰时代/世界文明史 8.7 路易十四时代/世界文明史 8.9 理性开始的时代/世界文明jvzquC41dqul0mtwdct/exr1uwhkgly16:<47B:1
3.非洲华人社会经济史(上中下)全本书评在线阅读本书为全面研究非洲华侨华人经济社会史之专著,阐述非洲华侨华人史研究的背景、方法论和现状分析,以及中非关系史概览之外,以时间为序,论述了从古代到辛亥革命时期、民国时期、1949—2016年以来非洲华侨华人社会经济各方面的演变。在此基础上,论及新移民的定义、作用和分类,以及华侨华人对非洲社会的影响等理论问题。 目 jvzq<84g0fgoimfpi0ipo8utqf{dv|43;272:@:2:0nuou
4.初三历史下册期末知识点2.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1433年派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他是我国也是世界历的伟大航海家。 3.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为金,史称后金。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 4.明朝后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郑jvzquC41yy}/7:yguv4og}4ujq}039:229<30qyon
5.《中外历史纲要》下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教学设计.docx《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下册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一、教学理念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及家国情怀等五项素养应当相互融合,互相补充,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够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本课以问题设计与材料情境为介质,融合jvzquC41okv/dxtm33>/exr1jvsm1;5431653;4935914=5752643:90ujzn
6.5.19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课件2024这是几百年来国际关系史上一个空前未有的变化,它为亚非国家独立自主地召开一次大型国际会议创造了条件。一·万隆会议①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 材料二:二战后,美苏之间日益加剧的冷战对峙局势,严重威胁着亚非国家的独立与安全。由于帝国主义对中间地带的争夺,亚非地区jvzquC41yy}/|}m0eun1|thv1::2;>4:34ivvq
7.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精选14篇)(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地图,弄清西洋的概念,完成郑和下西洋盛况表,并与同一时期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作一简单比较,认识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三)情感与态度:郑和下西洋是我国航海世上的壮举,对促进我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大作用。认识外国贡使制度是明朝大国至上的一种反映。认识利玛窦等人jvzquC41yy}/fr~khctxgw3eqo5kc8=42;870qyon
8.编辑书单8月,我们发现了这些好书梁启超新浪财经7、《地图里的人类史》 作者:温骏轩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品方:磨铁图书 人类是如何脱离动物范畴,变身为万物之灵的?为何人类文明发源于热带,兴盛于温带?为什么尼罗河阻碍了埃及向非洲腹地传播文明,反而促使全新类型的海洋文明出现?意识形态及原始宗教信仰是如何在人的脑海中产生的? 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kl|14284/9>/245eql2ko|qjto~387;9693ujvsm
9.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整理,期中期末考试必备(1)进步性:是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局限性:但农奴制的参与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民为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第3课 美国内战 ——南北战争(1861-1865) jvzquC41yy}/z~jzkng/exr1zwkykok1lk{okjslknotjr4e62>90qyon
10.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教学设计【设计意图】教师设问①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文字、观察地图,在汲取有效信息的基础上阐释和说明历史问题,培养学生调动历史知识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梳理阿拉伯及阿拉伯帝国兴起的简单经过等相关史实,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观念,设计指向为学生能够利用相关历史资料描述阿拉伯帝国兴起的相关史事。教师jvzquC41oc~/dxtm33>/exr1jvsm1;5461672<4725824<6662724;60ujzn
11.奴隶贸易与宗教冲突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上下册)罗马灭亡后的地中海世界(上下册)的书评。这是一段关于贪婪,权力和阴谋的历史。在当时,王权与教权互相争斗、宫廷贵族与地方权贵勾心斗角、上层对下层巧取豪夺、暴力冲突随处可见、宗教战争血腥残酷、饥饿与瘟疫的阴影时刻蠢动着……基督教国家纷纷陷入jvzquC41o0jpwkfp0eun1ktqm1xfxrjy18>26::61
12.专访历史学家樊树志:没有晚明,何来晚清?上观新闻:您站在全球史的角度解读晚明王朝,得出了“中国的近代化起步与欧洲几乎同步”这个结论,颠覆了不少人的认知。 樊树志: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世界历史出现了大变局,历史学家称之为地理大发现时代或大航海时代。欧洲的航海家绕过非洲好望角发现了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越过大西洋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这些发现标志jvzquC41yy}/loickn/exr1pg}t1mjvckr@kmB:32=57
13.教资备考高中历史说课教案:《古代非洲与美洲》教师资格我会在多媒体上呈现《世界上古中古史下册》《非洲史》等史料,请学生结合对各文明的理解,以历史兴趣小组为单位思考,古代非洲和美洲出现文明的共同条件有哪些。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明确:农业的发展、商业的繁荣和炼铁技术的进步等。紧接着我会进行强调:在古代,文明想要得到发展是离不开农业生产的,非洲和美洲文明也不能例外。 环节三jvzquC41lkgpuqn0mqumgjwp0eun1;544271387472=/j}rn
14.中非语言文化比较研究专业委员会2023年年会在我院圆满举行最后,尤其感谢中非语言文化比较研究专业委员会为本次年会提供赠书和杂志,感谢专委会给每位的参会教师赠送一套《非洲文学批评史稿》(上下册)、每位参会研究生赠送一本《美国非裔作家论》,每位参会代表赠送一本《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3年第5期)。 jvzq<84yyy4tqoq0{p{/gmz0ep5jpot132751;:6:0nuo
15.【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思维导图简易课件(大合集)(建议收藏)【思维导图】《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思维导图】《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中古时期的欧洲 【思维导图】《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中古时期的亚洲 【思维导图】《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中古时期的非洲和美洲 【思维导图】《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全球航路的开辟 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51371786213714A8:6:6`3:54:5>5:93u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