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非洲的艺术记忆

撰文/李安山  摄影/徐冶

岩画、陶塑、青铜浮雕……

它们是古非洲人审美的艺术表达;

击鼓、弦乐、说唱……

它们是古非洲人生活的情感记忆。

非洲艺术

源于自然赋予人类的灵感,

其生命力和影响力自可意会。

坦桑尼亚的女中学生。

岩画:

人类起源的历史痕迹

01

人类起源地的证据来自三个方面:早期进化各阶段的人类化石;通过有形的产物、工具和艺术品体现的人类行为;分子遗传学的解释。从这三方面看,非洲已被确定为人类诞生地或主要诞生地之一。

岩画是记录人类想象力、审美观和客观现实的最早证据。非洲是岩画存量最大的大陆,共有超过1千万幅岩画分散在各地;也是拥有最早岩画历史的大陆之一,其中纳米比亚的岩画已存在27000年。

位于纳米比亚西部的达拉马兰被认为是全世界最为壮观的史前岩石雕刻遗址。

南部非洲被人类学家认为最原始的桑人(因生活在丛林而被称为“布须曼人”)创造了极富艺术魅力的“布须曼岩画”,包括岩刻和岩画两种。岩刻散布于沿卡拉哈里沙漠东部以南的荒野岩石或干涸河床的铁石上,内容多为造型生动的动物,有长颈鹿、大象、斑马、角马、羚羊、野猪、狒狒、鸵鸟、飞禽等。

布须曼人喜欢描绘人身兽首的图像。这种图像多为幻想中的生物和披着兽皮戴着动物形象面具的舞蹈人形象。有的是化装成各种野生动物、手持弓和矛的动物型猎人形象,或上身用羽毛作为装饰,或头部形似长脖子的鸵鸟。有的是佩戴羚羊头或公牛头面具的人物形象。根据布须曼人的神话传说,这种半人半兽图像是作为图腾来崇拜的。

2000多个露天岩石雕刻、壁画散落在达拉马兰砖红色的峡谷中。

非洲雕塑:

现代美术的灵感之源

02

在世界艺术中,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雕刻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位于今日尼日利亚的诺克、伊费和贝宁都是非洲古代制陶和雕塑艺术的创造中心。

诺克文化的久远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了解这些森林王国的根本。《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是这样解释的:“诺克文化:古代铁器时代文化,约在公元前500~公元200年间存在于尼日利亚贝努埃高原。

西非诺克时代雕刻作品。

诺克文化以古代赤陶雕像和头像雕刻而闻名。

最有代表性的人工制品有动物泥塑和刻板化的泥人(大多是头像),因此这种文化常被称为诺克塑像文化。”这种公元前500年以前即开始制铁的文化及出现的赤陶雕刻艺术品曾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震动了整个欧洲艺术界。

伊费是诺克文化的直接继承者,而“约鲁巴的统治者都是在伊费取得饰有珠子的王冠的”。更重要的是,森林诸王国之间存在着各种文化联系。西非文化传统不仅表现在赤陶方面,金属制品和木制品的艺术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伊费的青铜器艺术制造可谓成熟完善和美妙绝伦。

青铜浮雕塑造的贝宁王国武士形象。

贝宁王国在13世纪从邻国伊费学得铸造技术之后,便在贝宁建立了青铜器的铸造作坊。贝宁的雕刻不仅具有高超的雕刻技巧,其艺术水平也超过了伊费,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可与希腊罗马雕刻艺术媲美的一朵奇葩。1897年,位于现今尼日利亚的贝宁古城遭英军焚毁,享有盛名的贝宁青铜雕刻艺术品惨遭厄运,约2500件珍贵青铜器被英军士兵抢走,相当一部分陈列在英国的各个博物馆里。

在这些非洲艺术的启迪下,西方现代艺术的多个流派开始崛起,如野兽派、立体派、表现主义、抽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马蒂斯、毕加索、布拉克等著名画家和布朗库西、亨利·穆尔等杰出雕塑家都从这些非洲艺术中吸收了营养,从而创立了自己的艺术流派。

贝宁王国的雕刻艺术高峰正值奥巴(国王)埃瓦雷和埃西吉统治时期。其青铜雕刻艺术是奥巴的宫廷艺术,它表现王宫贵族并塑造他们的武士和盟友形象。

非洲音乐:

独具音乐天赋的非洲人

03

非洲大陆产生的音乐在原创性、想像力和完美程度上也是其他大陆无与伦比的。当今世界流行的爵士乐、蓝调、说唱、灵歌等都可以在非洲找到源头。

我们在谈到非洲音乐时总是首先想到非洲人的节奏感,他们的鼓乐以及冲击力。实际上,非洲乐器中的弦乐也是非常普遍的。分布在各地的乐器音乐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如从西部非洲一直延伸到乍得湖以及相邻地区盛行各种琉特琴和竖琴式琉特琴等一类的乐器;在东非地区,人们使用与西部非洲类似的乐器。此外,他们还演奏各种长形喇叭、齐特拉琴、七弦琴、竖琴和定音鼓。

图阿雷格人歌手。图阿雷格人是撒哈拉中的一个游牧民族。

西非曼德人文化中的乐器享有盛名。最著名的乐器之一是巴拉(bala),它是一个用皮带扎在一起的竹架,将干燥的黑黄檀木板用绳子绑紧在竹架上。

巴拉上的木板少则11块,多则20块,最为普通的巴拉由19块组成。各块木板长度不一,因此当演奏者用木槌敲击时可以发出不同声调,这些木槌的尖头包着从野树上取来的橡胶(或胶乳)。木板下面扎着一个小的葫芦,起到共鸣器的作用。葫芦边上有两个小洞,用蜘蛛网或纱纸制成的薄膜盖着。每当木板被敲击,空气通过葫芦从而使薄膜振动。

非洲传统乐器马林巴琴。琴键是长短不一的木板,大大小小的葫芦构成了共鸣器,缠上胶皮的木棒敲击琴键,发出美妙动听的声音。

而最普通的曼德人弦乐乐器是不同种类的葫芦竖琴。在竖琴上,葫芦像是曼陀林,但发音的洞在侧面。这种共振器有一个长长的竹脖,通常是通过葫芦来增强效果。它有3到21根弦不等,根据竖琴的类型而定。很多大的竖琴在颈部带有一片“响叶”,这片响叶是一种曲线的矩形锡片,它在前部挖出一个V形小口,并有金属小环塞到葫芦多面的小孔里。当这种乐器演奏时,响叶振动从而伴随着音乐发出嗡嗡的声音。

有着微弯的颈部和低沉音色的两种大竖琴——辛比和东索·恩戈尼是在歌颂猎人时用来侍奏的。辛比有7根弦,可调到七音阶(有七种音的音阶,与西方音乐通行的八音阶不同)。东索·恩戈尼有6根弦,可调到五音阶(有五种音的音阶)。一种稍微小的东索·恩戈尼叫卡马伦·恩戈尼,它是由年轻人在各种聚会时演奏的,包括婚礼。

波伦是现存曼德人的竖琴中最古老的类型,相较猎人的竖琴而言具有较宽而低沉的音色。它传统上是在战士出征和凯旋庆功时演奏的。它只有3~4根琴弦和一个弯曲得像是猎人的弓的颈状部分。演奏竖琴的传统可能是从古代男人狩猎或战斗回来时拨弄他们的弓并歌唱庆功开始的。

西非冈比亚河畔,一位乐手弹奏着传统乐器葫芦竖琴。

曼德人的另外两种弦乐乐器分别叫“丹”(dan)和“科沃罗(kòwòrò)。它有一个葫芦共振器,但不像曼德音乐家演奏的其他有弦的葫芦乐器。每一根弦都有一个单独的颈状部分。这6个颈是扁平的,用柔软的枝条从葫芦的一边拨到另一边。与曼德竖琴不同的是,葫芦共振器上的洞不是用兽皮包的,开着洞的那一面是背着音乐家的。

恩科尼(nkoni)或恩戈尼(ngoni)是一种类似拨弦的吉他。这是传统上只能由杰利乌演奏的第三种曼德乐器。恩科尼的共振器是由像一叶独木舟的掏空木头做成的。掏空处用一块中间挖一个音孔的兽皮盖上。它有一个木制的颈和3~7根弦。

马达加斯加,小男孩弹着自制吉他。

被贩运到美洲的非洲黑人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不仅适应了新的环境,而且通过吸收不同的音乐风格创造了新的音乐形式,例如灵歌、速度慢和切分音多且十分受欢迎的蓝调,以及带有轻快节奏并带有大量黑人音乐元素的爵士乐等。一个移民群体在新的环境中能重新奠定一种新的民间音乐的基础,这种现象大概是史无前例的。

蓝调和爵士乐可以说奠定了我们现代舞乐的基础,这是非洲移民对世界音乐的一个重大贡献。当代世界的许多音乐形式、音乐风格、音乐曲调和音乐节奏都受到非洲音乐的影响。

THE END
0.踢踏舞(tapdance)、弗拉门戈舞美式踢踏舞,在美洲大陆的民族大融合中,将爱尔兰木屐舞和非洲民族的传统音乐以及那祭祀时的原始舞蹈结合,发展形成。以自由轻松为形态,追求节奏的复杂表达。作为非洲民族艺术的一种新大陆的提升,美式踢踏舞继承了黑人那种天性中深蕴的原始自由,“ TAP IS NOT MAP ”一直作为美式踢踏舞的真谛被发扬。比尔·罗宾森 Bill “Bojangles” Ro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21372386214<68:=3:a?57;;433;/uqyon
1.园~萌豆启蒙创意美术班】梵高系列(古典艺术课程)——《黑人》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黑人的部落,感受他们原始、奔放、充满生命力量的舞蹈吧。 看到小朋友能独立完成每一幅作品是最大的进步。 美育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培养孩子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绘画是启迪孩子心智的教育手段,体现着教育,反映着发展。对幼儿绘画的作品不能只着眼于画面,更主要的是要重视绘jvzquC41yy}/onnrkct/ew45cljho?s
2.黑人123(非洲音乐特点)下xxj422715律动性强是非洲黑人舞蹈音乐的又一特点。他们的动作粗犷有力,感情炽烈,善于以夸张的形体动作抒发自己的感情,舞者常常剧烈地甩动头部、起伏胸部、屈伸腰部、摆动胯部、扭动臀部、晃动手脚、跺脚等。南部非洲祖鲁族的“跺脚舞”,就是以强烈的腿部的律动来表达情感的;加纳弗拉人的“迪阿“舞,每个舞蹈者右踝上戴一串蜂jvzq<84o0drpi7hjkpgvpr}0pgz0wri/42>149;7/kj.3A8:;9
3.八年级语文、音乐教学设计(4)启发学生指出黑人歌曲具有多声部的特点。 (5)教师应用五度关系,为学生演唱的歌曲《依呀呀噢咧噢》第一段伴唱。 (6)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三、延伸 聆听当代流行歌手演唱的摇滚风格的歌曲,引导学生注意传统演唱方式与摇滚演唱方式在节奏上的变化和差异。 非洲黑人舞蹈对美国和其他西方世界的音乐舞蹈产生了很大jvzquC41yy}/7:yguv4og}4ujq}039>8;5870qyon
4.非洲歌舞音乐教案(精选8篇)三、非洲音乐与世界音乐 (一)非洲音乐与踢踏舞 1、欣赏踢踏舞片段。 2、讨论:这种舞蹈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它借鉴了非洲音乐的哪些特点? 3、介绍踢踏舞:上一世纪二十年代是非洲黑人奴隶把各自的民间舞蹈带到了美国这块移民大陆上,这些民间舞蹈逐步融合形成了新的舞蹈形式——踢踏舞。踢踏舞受黑人传统吉鼓节奏的影响,jvzq<84yyy4vpsx0eqs0lrfqcp5zkw~wg1814:5:48774>88a665;?520jznn
5.外国民族音乐能是一种严肃的音乐剧,是音乐、舞蹈、戏剧相结合的综合艺术;狂言是以狡猾为主的台词剧,音乐成分少,篇幅较短。 能【民谣】的音乐特点:1、按类型化来进行作曲;2、“定位方法”的表 现;3、旋律的单纯性与节奏的复杂性;4、即兴性的演奏 二、日本民族乐器: 1、日本筝: 既包括用筝演奏的器乐曲,也包括以筝作为jvzquC41o0972mteu0tfv8iqe1>84:7:37
6.带你了解拉丁音乐的历史文化进程所谓的拉丁音乐(Latin music)指的是从美国与墨西哥交界的格兰德河到最南端的合恩角之间的拉丁美洲地区的流行音乐。 拉丁美洲是一个多民族的组合,因此拉丁音乐是以多种音乐的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多元化的混合型音乐。无论是欧洲的白人音乐、非洲的黑人音乐还是美洲的印第安音乐,甚至是东方的亚洲音乐,都对拉丁音乐作出过不jvzquC41yy}/fjsifl4dqv4pgyy0FsMq4H6eLuX0jznn
7.世界民族音乐节奏是非洲黑人音乐中最重要的因素,强烈奔放,复杂多变的节奏是黑人对世界音乐的最大贡献。 世界上有一种一个人同时唱两个声部的歌曲,一般人很难相信,但这是确实无疑的,那就是蒙古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图瓦共和国的“呼麦”歌曲,过去我国新疆蒙古族中也有人会唱。“呼麦”歌曲堪称音乐世界中的一朵奇葩,国际音乐界jvzquC41yy}/fxzdcp4dqv4pqvk03>;::9<748
8.拉丁舞的五大分类及特点伦巴被称为爱情之舞。源于16世纪非洲的黑人歌舞的的民间舞蹈,流行于拉丁美洲,后在古巴得到发展,所以又叫古巴伦巴。舞曲节奏为4/4拍。它的风格和动律特点可归纳为稳中摆、柔中韧、快中慢。 用四拍走三步,节奏为快快慢快。步一拍一步,慢步两拍一步。臀部是走三步摆三下。它的出脚动作迅捷,无论快步或慢步都jvzquC41o0ui3950eqs0rnnzwp5Mc}np16765@3jvor
9.八年级下册音乐人音版9篇(全文)师:激越、欢腾的鼓声把我们带入了遥远的非洲,同时也感受了非洲音乐那粗犷、豪放的旋律。你们想不想走进非洲,了解非洲歌舞曲的特点? 生:想。 师:今天我就带大家走进非洲,去体验非洲歌舞曲的风格特点并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演唱刚果歌舞曲《咿唷嘞啦》。 jvzquC41yy}/;B}wgunv0lto1y5gkuj{32lgysw0jvsm
10.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5篇[精]二、聆听丰多姆佛罗姆的舞蹈音乐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非洲舞蹈的`特点,聆听后的感想启发。凭自己的想象回答问题,大胆的拓展思维。 2、延伸---非洲舞蹈节奏对世界音乐文化的贡献(街舞、爵士舞、踢踏舞在节奏上的变化)非洲黑人舞蹈对美国和其他西方世界的音乐舞蹈产生了很大影响。它特有的节奏是现代西方大多数流行音乐jvzq<84yyy4vpsx0eqs0lrfqcp5ngrxjw1814=5742773B:2a:822>>20jznn
11.RollJordan,Roll:LucyMcKim的黑人赞歌(为奴十二年)影评1862年,在皇家港口的历史事件的背景下,她忠实录制了两首黑奴音乐并广为传唱。这两首歌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日后的黑奴音乐和舞蹈。然而,Mckim的音乐最可贵的精神可能在于,她成功地为黑人赋予了浓厚的宗教情结,以最虔诚的宗教价值观使得基督教信仰取代了非洲野蛮未开化的形象。___皇家港口,坐落于美国佐治亚州萨凡纳和jvzquC41oq|jg7iqwdgo0lto1tkwkn|18:7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