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一眼看懂古代官名的职责,注意这几个关键字

阅读中国历史或观看古装影视剧时,分辨各种官名算是一道难题。有些官名会与动词“完美融合”,比如诗圣杜甫的别称“杜拾遗”;也有一些官名忽大忽小,比如另一位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江州司马”,在秦汉还是三公之一,在唐朝便只能“江州司马青衫湿”了。所以,古人究竟是怎么创造官名的?这些官名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历史?

从图腾说起

说起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名,别说好不好懂了,和人都没什么关系。

在《左传》中,曾记载有远古时期少皞部落的一次封官。在少皞的这次任命中,完全没有一个“人类”,而是出现了一群鸟——“五鸟”“五鸠”“五稚”“九扈”。

少暤,也作“少昊”,乃是黄帝的长子,华夏民族始祖之一,当然不会真的“封了个鸟官”。事实上,这表现的是原始社会中一种“以图腾为官”的风气。在远古社会,人们没有姓氏,也没有家族,一个特定的部落群体往往会有一个特定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现象图案,用以和其他族群区分。这种图案就是图腾。

作为一个族群的统一信仰,图腾在远古人类群体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并且随着人类社会的演变,逐渐变化为姓氏、地名,乃至成为官名。随着原始部落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增强生存能力,获取生存资源,各个部落又需要规范自己的组织结构,分工协作,提高生产效率。而这些能够获得管理权的人,往往也是部落中某个氏族的首领。他们的标志,当然也是自己家族的图腾。由此一来,他们的氏族图腾,便成为最早的“官名”。

少皞的部落,就是由以鸟为图腾的氏族组成的。少皞自己的图腾是凤,其余还有“劳燕分飞”中的伯劳和燕子、鹁鸪鸟等等。除了少皞部落的“鸟官”,据《汉书·百官公卿表》的记载,远古时期还有伏羲部落的“龙官”、神农部落的“火官”、黄帝部落的“云官”(宓羲龙师名官,神农火师火名,黄帝云师云名,少昊鸟师鸟名。)。在这种“图腾名官”背后,实际上是祖先对自然的尊崇与敬畏。

这些以鸟命名的官职,究竟分管什么事务呢?首先是“五鸟”,以凤鸟为首,为“历正”,意思是主管历法。其余的“伯赵”(伯劳)一族主管测算春分和秋分(司分),“玄鸟”(一说为燕子)一族主管测算夏至和冬至(司至),“青鸟”一族主管测算立春和立夏(司启),“丹鸟”一族测算立秋和立冬(司闭)。

对于原始社会的人来说,掌握历法测算、把握四季变换的规律无疑是最重要的工作。但除了观测天象,其他日常工作也需要有人管理。这便有了“五鸠”,即五种鸠鸟——祝鸠、鴡鸠、鸤鸠、爽鸠和鹘鸠,分别管理民政(司徒)、军事(司马)、平治水土(司空)、法律(司寇)与营造(司事)。司,就是管理的意思。在之后的历史中,这些鸟名逐渐不可考,但这些对具体事务的描述却被传承下来,并形成了新的官名体系。

商朝:做什么,就叫什么

经过历史的发展,一个部落内部的事务早已不能这样按氏族简单区分,而且时间一久,怕是首领自己也不记得这些小动物或云朵是做什么的,便索性开始采用一种“简单粗暴”的名官方式:你在做什么,就叫什么。

在商代的甲骨文中,一些表示具体事务的符号已取代图腾,来指代一类官员,比如常见的官名“尹”,有时既指围绕在商朝统治中心之外的部落首领,也会指商王朝内部协助管理的官员。这个字在甲骨文中可能是一只手握着权杖或毛笔,也就是管理民众的人。

“尹”在商王朝的统治中地位十分重要。在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管理着各种事务的“尹”。有的在忙着种田,有的在给商王修寝宫,还有的在主持祭祀活动。除了“万能工具人”尹,还有许多分类掌管事务的官员,比如在祭祀方面,有主持祭祀的“巫”,有帮助解读甲骨的“贞”;在典籍管理方面,有“作册”;在手工业方面,有“工”;在捕猎方面,有负责侦查猎物行踪的“犬”官。这些散落在甲骨记载中的专职官员,共同编织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商朝社会。

周朝:四时名官

时间发展到周朝,一套全新的官名系统被创造出来:四时名官。

在《周礼》中,记载了一套按“天地四时”分工的“六官”体系,包括“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其中,“天官”冢宰负责总领事物,其余五官分别掌管土地民政、仪式教化、军事战备、司法刑狱、工程建设,各官还下辖属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官职系统,无论是军政、民政,还是礼仪、教化,都有专人分管,体系严整,相当实用。

作为一个很会反思历史经验的朝代,周朝人讲自己的统治体系规整为一套“周礼”,在官职上,基本思路就是“什么时候干什么事”。春天为一年之始,自然需要各类祭祀工作,保证一年的风调雨顺,因此“春官”就是主管祭祀和教化的“宗伯”。夏天马肥草长,又过了播种的农忙时节,适合对外用兵,因此“夏官”是主管军事的“司马”。直至今日,我们还有“秋后问斩”的说法,秋天除了收获之外,还有一桩大事就是判决刑狱,因此“秋官”是主管刑法的“司寇”。到了冬天,一年的劳作结束,人们也需要修筑房屋,准备过冬,因此“冬官”是主管工程建设的“司空”。这四时之外,还需要有人统筹一年的工作,负责官员的管理,因此“天官”冢宰与“地官”司徒便应运而生。

对后世官职命名而言,周朝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阶段。许多官名都是从周朝开始,为后代千年所沿用。比如“六官”中的“地官”司徒和“夏官”司马。

司徒的“徒”,甲骨文字形是上面一个“土”的字形,下面一只脚,看起来就像一个人跟着尘土走。

在周朝,“徒”指车驾后跟着步行的步兵,后来逐渐引申为地位低下的人、百姓。“司徒”,也就是管理百姓的意思。《周礼》中记载的地官司徒,主要“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也就是既要了解疆域情况,还要统计户口数。到了汉晋时期,司徒乃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三公”之一,一度地位类似于丞相。但在这之后,司徒的权势便被逐渐拆解,不复昔日辉煌了。历史上,曾经相当欣赏曹操的桥玄、“竹林七贤”中的山涛和王戎,都曾担任过司徒一职。

夏官司马,也就是管理马匹的官。在古代,马不仅仅是一种家畜,更是一种重要的军事物资。因此,“司马”也不再是简单的弼马温,而是一种高级军事长官,主管军队。在汉代,“司马”和“司徒一样”,曾作为“三公”之一,但在东汉光武帝时期,地位被同样是军事长官的“太尉”取代。不过,这并不代表“司马”这个官名退出历史舞台。不止是中央,地方官也同样可以设“司马”一职,来协助自己管理军务乃至民务。唐宋时期,“司马”正式成为地方佐贰官,白居易所担任的“江州司马”一职,就属这种性质。此外还有一些军队中协理军务的“行军司马”,也是司马一职的发展。在明初期,朱元璋曾设枢密院,以司马为左右都督的佐官,后来随着枢密院的废置,司马也逐渐消弭于史册中。

随着时代的发展,周朝官职逐渐成为一种礼节性的存在,这并不代表它们失去了影响力。周朝的“六官”,曾在北朝时西魏权臣宇文泰的手中得到复兴,后来在北周的汉化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一直沿用到三省六部制的建立,日后也逐渐成了对六部尚书的尊称。“天官”和“冢宰”用以尊称主管官员考核吏部尚书,“司徒”尊称主管财税户籍的户部尚书,“宗伯”尊称礼部尚书,“司马”尊称兵部尚书,“司寇”尊称刑部尚书,“司空”尊称工部尚书。

明嘉靖年间吏部尚书王国光获赐牌匾,即是“天官上卿”,如今位于天官王府景区内。摄影/老探664,来源/图虫创意

秦汉:内外有别

秦汉时期的官名,一部分延续了周朝的叫法,还有不少自己的新创。

对于秦汉时期的官制,最熟悉的说法是“三公九卿”:“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中丞;“九卿”是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和治粟内史。翻翻《汉书·百官公卿表》,搞懂这十二个官职并不困难:丞相总理政事,太尉主管军事,御史中丞负责监察;九卿里,奉常主管礼仪,郎中令掌管宫廷门户,卫尉主管禁军,太仆主管车马,廷尉管司法,典客负责招待外宾,宗正负责皇族事务,治粟内史掌管赋税。

这些官名中确实有些不太好理解,但按字义拆分一下,也不难看明白。“奉常”的常,就是典的意思。“奉”,甲骨文字形乃是一双向上托举的手。什么人能把国家的仪典捧在手里?自然就是礼仪官了。至于“卫尉”和“廷尉”这对“双胞胎兄弟”,虽然名字里都有“尉”,管理的事务却千差万别。“尉”的甲骨文字形,就像一个拿着熨斗的人,后来多做军官名,所谓“武力说服”。因此“卫尉”和“廷尉”,多少都与军队相关。而“廷”字,在古代有平的意思,意即断狱必须公平公正;也有说法认为古代决狱都得在“廷”中当众进行,因此管理此事的官员被叫“廷尉”。

翻开《史记》《汉书》,我们很可能被各种奇奇怪怪的官职撞一趔趄:汉武帝晚年的四位顾命大臣,都曾任过“侍中”一职,这是什么职位?

西汉时期重要的文学家扬雄曾担任过给事黄门侍郎一职,这又是什么官?

东汉末年把持朝政的“十常侍”,又是什么官职?

这些名字里带“侍”“中”“黄门”的官职,都是皇帝的近臣,负责皇帝的起居,为皇帝决策提供参考。有一种误解,认为这些官职都是由宦官担任的,其实不尽然。他们只是相对于外朝的“三公九卿”,更贴近皇帝的日常生活,因此由朝臣担任也不意外。尤其在汉武帝之后,汉武帝之后,为了削弱相权、扩大君权,这些皇帝的侍从官逐渐从内廷走向外朝。比如尚书令一职,原本是皇帝内廷的官员,后来逐渐取代丞相的地位,又被原在内朝的中书令压制。二者后来发展为“三省”的一部分。至于同为三省的门下省,原为汉代的侍中寺,亦是内朝官。

这三个由内朝官发展而来的官职,在唐宋时期一直分掌着宰相的权力。直到元代,并三省为中书一省。明代彻底废除中书省,“三省”不复存在。但许多内官名仍然保留下来,比如六部的长官“尚书”和佐贰“侍郎”,以及在内阁中工作的“中书舍人”,都是这些内朝官的历史遗迹。

懿德太子墓壁画中太子出行的仪仗,足见百官。来源/《懿德太子墓壁画》

唐宋元明:最难懂的是言官

时间走到隋唐,对于官名的创设大多沿用了前朝陈例,这并不代表所有的官职都能被轻松理解,比如各朝各代的言官们,就有着各类奇怪的名字。

最早也最常用的监察官名,大概可以上溯到“御史”。乍一听这个名字,可能会以为这是史书修撰官。这个直觉其实是对的,因为御史最开始的职责,确实是记史的。不过可别小看了这份工作,因为记录史书必须秉笔直言,对于君王的过错也不能讳书。倘使君王本身荒淫无道,那史官一定会“把你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君主们往往非常在意史书的记载和评价,从而一定程度上约束自己的行为,“御史”便也逐渐从记录史书的官员,向监察官员转变。历朝历代都会设御史做监察工作,比如秦代的御史中丞、汉代的御史大夫、唐宋的御史台、明清的督察院左右都御史。但对于日渐庞杂的王朝事务,单一个御史已经不够用了。而且御史一开始确实可以监督君王,但在发展过程中,工作重点还是放在了监察百官上。为了纠正君主的得失,一些特别的言官名被创造了出来。

唐代主要的言官,就是杜甫曾经担任的“拾遗”一职。这个官名的意思可不是指跟在皇帝身后捡东西,而是在皇帝身边、帮皇帝的决策“查缺补漏”的人。“拾遗”在唐代正式成为一种官职,分属门下、中书两省,和另一官职“补阙”一起,形成了唐代的谏官。

宋代的言官名,看起来就比较好理解。宋朝时设谏院,含谏官六人,分别是左右谏议大夫、左右司谏和左右正言。把“谏”字直接放在官名里,足以体现其为国直言的重任。

影视剧中的宋代谏官。来源/电视剧《清平乐》截图

而明代的言官官名,就比较不太好理解。作为明代言官体系的一部分,“六科给事中”的名字时常出现在史书中,官职虽小、权力却大,上可封驳皇帝诏书,下可监察六部尚书。可这个名字究竟是怎么来的?秦汉时期,“给事中”并不是一种官名,而是一种权利。当时的大夫、三公、将军等,如果加号“给事中”,就可以“给事宫禁中”,进入皇帝内廷,供皇帝咨询,为政事提出建议。之后这项权利逐渐分化出来,在南北朝时期成为一种谏官,隋代改称给事郎,唐复称给事中,乃是负责审核的门下省重职。后来随着门下省的名存实亡,给事中也不再设置。直到明代,这个官名才又被拿出来,成为监察六部事务的言官。

介绍了这么多官职的命名方式和由来,相信大家在史书中遇到不了解的官名,也能猜得差不多了。不过,真正权威的解释,还得靠正史中的各类“职官志”,或者典制体史书。你还见过哪些“难懂”的官名?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THE END
0.中国十大中医学家姓名故事兼中医古籍书名拾趣中医古籍书名是古代医学家为其医学著作起的名字,书名既可是对该书内容的高度概括,又可是作者美好愿望的体现.因此,中医古籍书名的表达方式形式多样,林林总总,中医古籍书名表达方式的变化经历了从直观趋向多样,从继承走向发展的过程,从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征。中国古代的医书很多,不少医书名称含义隐曲,其冠名各有特色和jvzq<84epo€qr€3eqo5ux872426:2<6257:70qyon
1.好听寓意好带老字的男孩洋气的名字大全老这个字的五行属火,很适合生辰八字五行缺火的男孩起名,或者喜用神是火的男孩取名字的,老的读音为lǎo,部首为老,很适合部首喜老的生肖的新生儿男孩取名字。 怎么用老字给男宝宝取一个既好听又有寓意内涵的好名字呢,带老字洋气的男宝宝名字又有哪些呢?下面是微起名网小编给你整理的一篇好听寓意好带老字洋气的男孩名字大全,以老字开头和结尾的名字都jvzquC41sksjpp3ygkwjorsi0eun1jwvkerf1?f:lPu4Py{ytURQsJ;4VUtbI{Gtl0nuou
2.金正三十年:南阳珠宝公司的名子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无论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典籍《易经》,还是先秦神话地理古籍《山海经》,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左传》,还是成书于汉代《礼记》、《汉书》,到宋元时期的《太平御览》、《文献通考》,再到明清时代的《纲鉴易知录》、《幼学琼林》,“金正”一词或与之相关的故事,总是隐现于数千年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长河里,伴随着jvzquC41ycv/2:s{0et0j}rn1pkxu872435228751unpy67;78950qyon
3.赵敏俐:中国早期经典的作者问题文史巫史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化阶层,他们也是中国早期文献的主要书写者。书写由此而成为他们的职业并代代相传。这其中史官的作用尤其重要。这些史官中不乏有杰出者,如周王朝的内史过,楚国的左史倚相,但是大多数人并不以个体出名,而是代代以官号相称。于是我们看到,在中国早期经典的署名当中,就出现了职业通称与著者别称jvzq<84yyy4djrscytoug{3eqo4dp8s314633864525d699285344<7244=/j}rn
4.《古灵魂》新读:“00后”评新散文理论评论“故意设计的谜题”和口袋里的沉重继续前行;耕夫接受并清除陶片来方便自己的劳作;老人接受了陶片的不完整和自己人生的无法把控;盗墓者也放弃了时空的细节而专注于自己的挖掘;国君接受自己的生死命运开始注视盗墓者的贪婪;历史学家、史官都接受了过往时空的平凡并开始追求创造波澜壮阔纵然只有真相和把握时空才能让人类jvzq<84yyy4djrscytoug{3eqo4dp8s314634859235d699252344=;556=/j}rn
5.秦始皇叫什么名字所以说这个赵政并不是要当被人称为皇,而是要被人称作皇帝。后代的史官为了方便,就把他称为“秦始皇”了。 3、秦始皇叫什么名字 1、秦始皇叫嬴政。 2、在古代的时候,姓氏并不是一起的,而是分开的两个概念,秦始皇姓嬴,主要来自于母系社会,为了防止同族通婚,而氏是赵,来源的是父系社会。 jvzq<84yyy4ttzzcp0ipo8sgyuysa969d7?D9:=;c:I3:7mvon
6.探寻“晚书”:概念源流与学术考辨.docx这种寓意与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教育、追求和谐生活的价值观相契合,展现了名字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 2.1.2取名偏好与时代特征 “晚书”作为人名,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取名偏好,这些偏好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时代文化印记。在古代,尤其是文化昌盛的唐宋时期,取名注重内涵和文化寓意。“晚书”这个名字中的“书”字,与当时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129861A6573873;92297267xj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