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告知删除。
第四章:三代轪侯——名字姓考
在本书系列《老子全考》中,已有大量篇幅对老子诸多情况做了相当细致的考证,这其中就有老子是宋国十一任国君宋戴公直系后裔,老子的父亲为宋国司马老佐,老子的祖父为宋国大夫华季老。老佐和老子(老聃)是以华季老的“老”字为姓。公元前500年之后,由于特殊原因,老子从宋国的封地沛地(宋国早期的沛地也属宋国彭城辖地,故而历史上老子也有老彭之称和彭祖之称。)退出,来到楚国腹地(当时的楚国国都宜南城附近蒙山)隐居,现为今湖北荆门象山,在此老子以李耳为名,世称老莱子。李耳之名的“李”字是老子祖父华季老的“季”字的变体,老子在楚国蒙山隐居了二十一年,而在公元前479年,由于有人向楚惠王推荐老莱子是个世外的贤人,而后楚惠王亲自驾车来到老莱子的门下欲请老莱子出山帮其料理国政,由于老莱子(老子)自有隐情,就偷偷的从楚地逃离。有关老子的更多详情,请查阅《老子全考》的相关章节。而此时的老子的年龄已经是九十三岁的老者,而关于老子的后代考证,其中一脉就有老子之子在晋国做官,并被封立为大夫,其封地为晋国的段干(为今山西芮城),其后人以李姓和段姓传续,这也是中国段姓和李姓的发祥地。另有一脉到了秦国的古槐里(为今甘肃临洮)安居,其后人都以李姓传续,这也是中国李姓的发祥地,也是中国李姓最多的地区。在有一脉就是老子从楚地逃离后,有一脉继续在楚地(为今湖北荆门附近)生活,由于特殊原因,其后人将其“李”姓改为“利”姓,这也是中国利姓的发祥地。
三代轪侯姓名
第一代轪侯利苍,第二代轪侯利豨,第三代轪侯利彭祖,第四代轪侯利秩。
首先:“利”字是“李”字和“季”字的变体,查证古代篆体,这三个字的写法非常相近。追溯其源是因为留存在楚地的老子(李耳)后代,不能继续保留以“李”字为姓,必须要撇开与李耳的关系,否则隐含着巨大的灾祸,所以老子(李耳)将其楚地的后代,由“李”姓改为“利”姓,通过这样改姓,外人就无以得知其内在的关系,而只有自己族人知道,这样就消除了存在的隐患。
其二:利苍的“苍”字,这个字看似与老子没有关系。然而“苍”字的本义却与“老”字的本义相同,就如人们经常将这二字组词“苍老”,更加突出其本义。而这种隐性的写法,即保护了家族安危,又将保存了先祖文化。
其三:利豨的“豨”字,而这个字看似与老子也没有关系。因为这个“豨”字的本义意指大猪,这样的叫法也是楚人特有的叫法,属于典型的楚国文化。然而这个“豨”字却有另外一种含义,豨:古代的官名,意指史官,这难道说是一种巧合吗?因为当初老子就是春秋时期周朝的史官。在这里以“豨”为名,其意义就是不忘先祖。
其四:利彭祖的“彭祖”二字,这两个字,直接就与老子有关。关于“彭祖”历史上有很多解释,这其中就有黄帝后时期的“彭祖”,而老子当时也得其号,名曰老彭或彭祖。关于老子这个名号,本人考证与老子当时的封邑宋国沛地有关,因为当时的沛地,也属于宋国彭城属地,故而老子有老彭和彭祖名号。
史源:《论语·述而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译文:孔子说:“转述先哲的思想智慧,而不创立自己的思想主张,因为我相信崇拜古人的智慧,我的这一行为,窃名我与老聃一样。
详解:这里“述”字当讲述,转述。这其中先哲的思想智慧是有具体所指,那就是周公之礼。孔子一生的追求,就是坚持不懈的宣扬周公之礼。这里的“不作”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创立自己的思想主张,二是不用文字彰显自己的主张。这里“信”字当相信,这里“好”字当尊崇,崇拜。这里的“窃”字当自谦。这里的“老彭”是孔子对老子的一个尊称,切不可理解为一个虚名,或将“老”字理解为老子,而将“彭”字理解为彭祖,“老彭”为二者合称,这些理解都是不知所云的逻辑混乱错误。“我的这一行为,窃名我与老聃一样”,孔子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春秋时期,孔子和老聃都是当时的社会名人,由于老聃年长孔子二十一岁,曾经在职于周王室,其社会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远远大于孔子,孔子也多次向老子求教,而在孔子的心中,老聃就是孔子的老师。然而他们两人都有一个基本的共性,在讲学传道中“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老子的所尊崇的是天地之道,老子一生所宣扬的也是天地之道。他们当时都没有自己的专著,孔子七十三岁去世,而《老子》一书是在老子九十三岁的时候,应关令尹喜的要求,才留下了千古巨著《老子》,也就是说孔子在世的时候,就根本没有看见《老子》其书。关于两者讲学传道另一个特点,那就是孔子由于有大量的弟子学生,其所言论都被弟子们记录下来,这就是我们当下所看到的《论语》。而老子讲学传道的特点是任意而来,随意而去,不收信徒,所以在其后世署名为老子的弟子的人就很少。
史料江夏——今为何地
史源:《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第四代轪侯利秩始于武帝建元元年——元封元年,在位三十年。元封元年,利秩作为东海太守,擅自用兵而被判处死刑,遇到赦免才留了一条性命,侯国也被废除,不得已回到原籍江夏。
江夏考证:竟陵县,秦置,属南郡。治所在今湖北潜江市西北。一说在今钟祥县西北九十里丰乐镇附近。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改属江夏郡。
论述:按照上述考证,以今湖北潜江市西北而论,其方位所指为今湖北荆门。以今钟祥县西北九十里丰乐镇而论,其方位所指为今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市丰乐镇,而这一区域就是老子西行出关之前在楚国隐居的地方,无论考证利苍的原籍是今湖北荆州,还是湖北荆门,或是湖北天门,这些区域都是老子在楚国隐居的范围之中。而关于老子在楚国隐居的考证,请参考本书《老子全考》上册。上述所有篇幅的核心就是论证利苍为老子之后的考证,如果你觉得这些论证还不足以说明这一事实,那么请看下篇《利豨墓中——黄老之书》的论述。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