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学专家冯志亮(冯启玄):史姓宗族是世代从事记事记言的家族始祖堂号后裔

冯志亮,字启玄(冯启玄),笔名禾子尼,号渤海居士,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启玄国学社创办人,著名姓氏文化学者、姓名学专家、当代著名诗人、修谱师、网络新闻营销奠基人和发展者。

冯志亮先生是中国易经文化馆馆长,中华百家姓博物馆馆长,中华姓氏研究院院长,北京姓氏文化馆馆长,北京风水博物馆馆长。冯志亮先生现担任华夏易经研究会副会长兼北京分会会长,中华儒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会长,中国青年发展促进会荣誉会长,东方孝道文学院荣誉院长。

冯志亮先生还同时担任时代文学杂志社总编,中国名家杂志社荣誉总编,中国炎黄文化报文学总顾问,中国文化新闻报编委会副主席。冯志亮先生兼任中国姓氏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华北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传统礼仪促进会理事。冯志亮先生同时兼任北京汉文化研究院研究员,燕南艺术学院终身教授,北京海图书画苑首席文化顾问,中国诗词协会终身会员,中国诗歌协会会员。

冯志亮先生还是挪威国立艺术家协会外籍会员,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荷兰皇家文学院高级学术顾问。冯志亮先生的历史文学作品曾多次刊载于中国文联创办的《神州》《中国魂当代名人专访特刊》《中国当代文学家》《北京文化》等期刊。曾被中西文化联合会授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AAAA级宣讲人”荣誉称号。

中国人的姓,大多是从几千年前代代相传下来的。有人统计,文献记载和现存的共有5600多个。其特点是: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出处具体。姓氏的形成各有不同的历史过程。同姓不一定是同源。异姓也可能是同出一宗,如古、吴两姓本是同源,都是古公的后裔。

中华姓氏的起源,直溯到距今大约5000多年伏羲氏时期。先祖伏羲他始画八卦,教人捕畜牧,以充庖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始有姓的人,而且自伏羲氏开始“正姓氏,别婚姻”。

姓氏,标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同一个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因此姓氏的产生,标志着从群婚制到以血缘关系的婚姻制的转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姓产生后,世代相传,一般不会更改,比较稳定,而氏则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会有一个人的后代有几个氏或父子两代不同氏。姓氏与人名一起构成了一个人的姓名。“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自古以来,华夏子孙以姓氏为家族延续的标志。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秦汉以来,姓氏合为一体。

史姓是中国第八十三位姓氏,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当今史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1%,总人口大约有285万。

得姓始祖史佚,原名尹佚,姬姓,周文王之孙,伯邑考之子。最早见于史籍的史氏者。西周初年,尹佚任太史一职,且为终身周太史,为人严正,忠于职守,曾受命观察天文、制订历法并且记录周王言行和天下大事,极受周王赏识。与姜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当时“四圣”。后人赞其为史官的楷模,其子孙均世袭史官一职。其后裔便以先祖官职称谓为氏,称史氏。故后世子孙尊史佚为史姓得姓始祖。

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

史,为古代王者身边的记事官员,专司记载王者言行,左史记事,右史记言。在甲骨文中,史字像手持武器从事狩猎或作战,其武器或为丫槎,或为丫槎与棍棒缚以石块做成的锤形物。先民们狩猎或征伐时,大多为集体行动,史是这一队人的领头者。后来因分工之故,小篆史字发生了分化,出现吏、史、事三字。史,本义为官吏。史人自然是世代从事记事或记言的家族,以此为氏族的名称和族徽,最终出现史姓

二、姓氏起源与发展传承

相传史官后裔以官名为史氏。

第一支源出仓颜之后。仓颉,也称苍颉,又称史皇氏,其后有史氏。

第二支源出周太史史佚之后,以官名为氏。

据说世上第一位有名望的史官是黄帝的史官仓颉,也称苍颉,又称史皇氏,是中国汉字的发明者。作为记事之官的史,当在文字产生之后。据说夏朝已进入有文字记载的文明时代,文字出现以后,常由掌管贞卜祭祀的巫来记录,称为巫史。到了商周,为王室执政之官称卿史,为诸侯执政的官称御史,这在殷墟卜辞中已经得到证实周王室置太史、内史;鲁国置太史、外史;晋,郑、卫等国置太史;齐国置太史、南史、御史;楚国置左史;秦国置内史;赵国置内史、御史;魏国置御史等等。按先秦时产生氏族的规律,世袭官职的后代的支系常以官名为国氏,因此,史氏出自官职之名是可信的。至于是否是出于姬姓、妫姓,姜姓、芈姓,已经不重要了。但是可以肯定史氏的历史十分悠久,至少有4000年。

三、民族融合与基因融入

外族血液融入史姓主要发生在隋唐之际:隋唐时西域昭武九姓国有史国,进入中原定居后以史为姓。唐朝突厥部落阿史那氏族,凡进入中原的族人均改姓史。唐时的奚族中也有史姓。这些外族人与汉族混居后均被同化成汉族。

四、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

先秦时期,史姓活动已经遍布黄河南北和长江流域。西汉时,山东的史姓得到王室的重视,成为汉代累世公卿的名门望族,子孙繁衍昌盛,以山东为基地向江苏、陕西,甘肃,四川等地发展。到唐宋时,外族的史姓在河南,陕西、四川等地定居,改变了西北和西部史姓的结构和比重。之后,史姓在各地都有分布。

宋朝时期,史姓大约有3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5%,为宋朝第四十八位姓氏。史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约占史姓总人口的47%主要分布于四川,浙江,这两省史姓大约占史姓总人口的68%;其次分布于河南,陕西,江苏,约占史姓总人口的18%。全国形成了西部秦川、中部河南、东部江浙三块史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史姓大约有23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4%,为明朝第八十三位姓氏,宋、元、明600余年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史姓人口的增长为负值。史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山西,山东四省,大约占史姓总人口的65%;其次分布于河北,河南、江西,这三省集中了史姓总人口的20%。浙江为史姓第一大省,约占史姓总人口的19%。宋、元、明期间,史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南和东方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东部浙苏鲁、北部晋冀豫两块史姓聚集区。

五、当代分布与姓氏图谱

当代史姓人口巳达285万,排在全国第八十三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1%。从明朝至今600余年中,史姓人口由23万激增到285万,增长了12倍多,史姓人口的增加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余年,史姓人口的增加率呈下降的态势。主要分布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四省,大约占史姓总人口的44.2%;其次分布于山西、安徽、陕西、辽宁,这四省集中了史姓总人口的21.7%。河南为当代史姓第一大省,占史姓总人口的13.9%。全国形成了豫冀、鲁苏两块高频率史姓分布区域。在近600余年间,史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向南和向西是流动的主流,同时出现向东北移民的情况。

六、郡望堂号与楹联家训

1、郡望堂号

史姓的郡望主要有宣城,武昌、京兆、河西、建康、高密、河南等。史姓的堂号除与郡望同名外,重要的有忠烈堂。“忠烈”堂号典出明朝的史可法。明末,史可法以大学士、兵部尚书督师扬州抗清,城破自刎不成被俘。清人劝降,他坚决不从,壮烈殉明,后人为纪念史可法而以忠烈命堂号。

2、宗祠楹联

直弓如失;忠谏伏蒲。

茅庐炼药;梅岭招魂。

南坡传世诗书画;岵冈动人竹石兰。

史良娣得产皇孙,故储有后;史翰林乞假归娶,嘉耦相攸。

3、族规家训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不得有箕豆相煎之行为

敬老尊贤敦亲睦族不得有忤逆不道之行为

明理尚义入孝出悌不得有悖反伦常之行为

慎终追远光宗耀祖不得有辱没门风之行为

崇法守纪爱国爱家不得有祸国殃民之行为

目前国内外的图书馆和其他单位正式公布收藏了史姓族谱108部。

七、姓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人史姓历代名人225名,占总名人数的0.5%,并列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四十三位。史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36%,并列排在第六十三位;史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23%,并列排在第八十四位;史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3%、并列排在第七十一位。

史姓历史悠久,其始祖一直可追溯到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的仓颉,拥有一个十分庞大而神气的家族,青史垂名的人物一直不断。

历史上重要的人物

西周史官史佚,太史史伯;战国韩大夫史疾;西汉学者史游,大司马史高:东汉溧阳侯史崇,鲁相史辰;西晋画家史道硕;唐朝大将史大奈,武则天朝宰相史务滋,大燕皇帝史思明;南宋词人史达祖,大臣史弥远、史嵩之;元朝大将史天泽;明朝名将史可法;清朝文学家史震林;民国报业家史量才。

八、寻根探源与宗族名胜

游线一: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发源地)

白水县,位于陕北高原南缘与关中平原交接处,因流经境内的一条有白色石头衬底的河水而得名。是史姓的始祖仓颉出生的地方,也是他安葬的地方。如今在白水县东北35公里的史官乡,还有后人为纪念他而建的仓颉庙。

据说仓颉这位黄帝的记事官员,从鸟兽的蹄印和星座的形状受到了启发,创造了文字。结束了我们的祖先结绳记事的历史。当地的人为了纪念他,在埋葬他的地方栽植松柏,修建庙院,即现在的仓颉庙。此庙在东汉年间已经初具规模,保存有珍贵的“仓颉鸟迹书碑石”、“孔子弟子题名碑”以及庙周围的一群形态各异的千年古柏,千百年来都是人们的祭拜之地。

交通参考:从渭南市到白水县只通公路,大巴车很多,每30分钟一班,车程25小时,票价10元。到了县城以后可以坐至仓颉庙的汽车,1个小时以内可到,票价4元;或者乘出租车40分钟可以到达,要30元。如果从渭南市乘出租车直接到仓颉庙5个小时可达,讲价后车费约200元。门票:20元。活动:每年的谷雨节,人们都会在这里组织盛大的庙会以纪念这位文字始祖,非常热闹。

游线二:江苏省扬州市(梅花岭史公祠)

纪念民族英雄史可法的史公祠在扬州广储门外的梅花岭畔,现在为史可法纪念馆。史可法是明末抗清英雄。清顺治二年(1645年)他督师扬州,抵抗清兵。后扬州城破,史可法英勇殉节。后人为了纪念他,在梅花岭上建了他的衣冠冢,实现了他“我死,当葬梅花岭上”的遗愿,冰雪梅花,永垂不朽。

史公祠现为扬州博物馆所在地。馆内收藏了在扬州出土的从春秋到明清期间的文物和字画,其中“扬州八怪”的书画独具个性,不落俗窠。扬州市是一座具有2480多年历史的古城。扬州市西郊,是六朝以来即为风景胜地的瘦西湖风景区,观音山上寺院遍布,有“江南第一灵山”之称。扬州的其他著名景点有“城市山林”美誉的何园,以四季假山著称的公园,明代的文昌阁“辉耀街衢”。扬州还有举世闻名的大运河,横跨于瘦西湖上的大虹桥,隋炀帝、康熙、乾隆等皇帝留下的行宫遗址等,扬州的美景数不胜数,实是江南瑰宝。

交通参考:在扬州市内乘8路、20路、22路汽车到史可法纪念馆下,车票1元。也可从汽车西站乘出租车前往,车费约12元。门票:10元。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中国十大中医学家姓名故事兼中医古籍书名拾趣中医古籍书名是古代医学家为其医学著作起的名字,书名既可是对该书内容的高度概括,又可是作者美好愿望的体现.因此,中医古籍书名的表达方式形式多样,林林总总,中医古籍书名表达方式的变化经历了从直观趋向多样,从继承走向发展的过程,从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征。中国古代的医书很多,不少医书名称含义隐曲,其冠名各有特色和jvzq<84epo€qr€3eqo5ux872426:2<6257:70qyon
1.好听寓意好带老字的男孩洋气的名字大全老这个字的五行属火,很适合生辰八字五行缺火的男孩起名,或者喜用神是火的男孩取名字的,老的读音为lǎo,部首为老,很适合部首喜老的生肖的新生儿男孩取名字。 怎么用老字给男宝宝取一个既好听又有寓意内涵的好名字呢,带老字洋气的男宝宝名字又有哪些呢?下面是微起名网小编给你整理的一篇好听寓意好带老字洋气的男孩名字大全,以老字开头和结尾的名字都jvzquC41sksjpp3ygkwjorsi0eun1jwvkerf1?f:lPu4Py{ytURQsJ;4VUtbI{Gtl0nuou
2.金正三十年:南阳珠宝公司的名子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无论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典籍《易经》,还是先秦神话地理古籍《山海经》,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左传》,还是成书于汉代《礼记》、《汉书》,到宋元时期的《太平御览》、《文献通考》,再到明清时代的《纲鉴易知录》、《幼学琼林》,“金正”一词或与之相关的故事,总是隐现于数千年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长河里,伴随着jvzquC41ycv/2:s{0et0j}rn1pkxu872435228751unpy67;78950qyon
3.赵敏俐:中国早期经典的作者问题文史巫史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化阶层,他们也是中国早期文献的主要书写者。书写由此而成为他们的职业并代代相传。这其中史官的作用尤其重要。这些史官中不乏有杰出者,如周王朝的内史过,楚国的左史倚相,但是大多数人并不以个体出名,而是代代以官号相称。于是我们看到,在中国早期经典的署名当中,就出现了职业通称与著者别称jvzq<84yyy4djrscytoug{3eqo4dp8s314633864525d699285344<7244=/j}rn
4.《古灵魂》新读:“00后”评新散文理论评论“故意设计的谜题”和口袋里的沉重继续前行;耕夫接受并清除陶片来方便自己的劳作;老人接受了陶片的不完整和自己人生的无法把控;盗墓者也放弃了时空的细节而专注于自己的挖掘;国君接受自己的生死命运开始注视盗墓者的贪婪;历史学家、史官都接受了过往时空的平凡并开始追求创造波澜壮阔纵然只有真相和把握时空才能让人类jvzq<84yyy4djrscytoug{3eqo4dp8s314634859235d699252344=;556=/j}rn
5.秦始皇叫什么名字所以说这个赵政并不是要当被人称为皇,而是要被人称作皇帝。后代的史官为了方便,就把他称为“秦始皇”了。 3、秦始皇叫什么名字 1、秦始皇叫嬴政。 2、在古代的时候,姓氏并不是一起的,而是分开的两个概念,秦始皇姓嬴,主要来自于母系社会,为了防止同族通婚,而氏是赵,来源的是父系社会。 jvzq<84yyy4ttzzcp0ipo8sgyuysa969d7?D9:=;c:I3:7mvon
6.探寻“晚书”:概念源流与学术考辨.docx这种寓意与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教育、追求和谐生活的价值观相契合,展现了名字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 2.1.2取名偏好与时代特征 “晚书”作为人名,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取名偏好,这些偏好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时代文化印记。在古代,尤其是文化昌盛的唐宋时期,取名注重内涵和文化寓意。“晚书”这个名字中的“书”字,与当时jvzquC41o0hpqt63:0ipo8mvon532;:129861A6573873;92297267xj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