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取名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有些家长往往会拿着孩子的生辰八字去找算卦先生进行取名。通常情况下,父母认为起个好名字会改变孩子的命运,为此名字中都饱含父母对儿女的期望。
当然古时起名有许多禁忌,不能随意乱取。就比如古代取名忌讳一个字,纵观历史,2000多年来只有三个人敢用。现在却随处可见,这个字究竟是什么呢?还需要慢慢来解释。
通常情况下,古时父母给孩子起名时并不会取张狂夸张的名字,因为在中国的传统里认为只有谦逊才会让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而且崇尚歪名好养活的思想影响,父母们往往给孩子们起比较接地气的名字,如狗蛋之类的。当然也有不少人的名字听起来很响亮,但前提是他有足够的德性,能适配这个名字。所以名字不是越响亮越好,还要看这个名字能不能镇住孩子的“命运”。
根据以上的思想影响,我们发现中国的汉字千千万,但有一个字很少被人使用,这个字就是“王”。很多人听到后肯定会觉得在胡扯,在现代社会,王的名字可多去了!更何况姓王是个大姓。
当然这里的忌讳是指“名”。“姓”和“名”是两码事儿,人的姓是不可改的,但是名字是可以。姓是家族的图腾,是确认自己回溯祖先的工具,而名是同一家族下的子孙的区分手段。所以如果你的祖先姓王,你的名字里带王那是应当的。但如果你的祖先并不姓王,而是你的名字里面却有代王,这就在古时这就成了一种忌讳了。
王代表着权力至高无上,在封建社会至高无上的只有皇帝,如果你身为一个普通老百姓,却给自己起名为王,很难不怀疑你有反叛之心,这样的嚣张会引起他人的注视,导致孩子的人生并不顺畅。而且王并不单单指的是君主,是天地人三个横组成,三元恒通即可王天下,这样大气的名字,哪个普通老百姓敢用?
当然随着时代的变现,有些人的名字里却毅然决然的选择起了一个王字,2000多年的历史中只有三个人。
顾野王是清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祖先。他在文学上有着非常高的建树,擅长书法,绘画正可谓诗书画印样样精通。不仅如此,他还是南朝梁的官员。其主要工作内容是负责撰写梁国的历史。身为史官,对于文字方面有个人的独特的见解和研究,曾写出了不亚于说文解字的著作《玉篇》。而且他还研究地理,写出了流传千古的作品《舆地志》。
他的这番成就,给我们中国的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有趣的是顾野王是后来才改名,原来他曾仰慕的是西汉的冯野王,那么接下来我们来讲讲冯野王。
冯野王是西汉著名的官员。只不过和顾野王区别的是,冯野王并不擅长于文学,而是擅长于从政。根据相关历史记载,冯野王18岁的时候就自信满满,甚至直接找汉宣帝要做官,虽然被制止了,但是由此可见,此人不惧权力,浑身充满了热血豪情。也难怪他在汉元帝即位时期当官政绩突出,品行好,能力强,坚决不接受贪污贿赂,在当时被认定好官。
简单的说,如果顾野王是文学中的王,那么冯野王就是官员中的王。只可惜冯野王的人生却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因为他太过正直清廉,热爱百姓,结果却遭到了小人的排挤。
最后落得个被贬官的地步。这真的让人深感唏嘘。因为在他的前半生只要是有升官的机会,那么所有人必然想到的就是他,也很乐意将这个升官的机会拱手让给他。
第3个是王无论是文学还是从政都有很高的成就。他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骆宾王。我们从小学的《咏鹅》就是骆宾王儿时所创作的。骆宾王从小就饱读诗书,被人们称之为神童,后来成为唐朝的著名的诗人,文学方面的建树是有目共睹的。
在从政方面,他所处的时代正是武则天称帝的时期,武则天是中国的一代传奇人物,身为女子却成为皇帝,这给当时封建社会人们男尊女卑固有的思想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是依然有很多人并不愿意接受女帝的登基。骆宾王就是反对者,他成为了武则天的对立面。
有一次,他和几个朋友喝酒,郁郁不得志,看见了当朝李唐的天下被姓武的夺走了,于是就感慨万分,干脆拉着十万人在扬州起义,洋洋洒洒的起草了《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以表现他坚决反对武则天当皇帝的决心。
面对这样的敌人,以及如此犀利的批评,武则天并没有恨之入骨,而是看过了骆宾王写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不由得感慨,他确实是个人才,可惜站错了道路。于是感慨到“宰相之过,暗失此人”意思是真可惜这样的人才并没有为自己所用。不过后来起义失败了,骆宾王下落不明,有很大的概率是已经死了。但是骆宾王的那坚持理想,勇往直前的精神,永久的留了下来。
了解了以上,我们可以看出2000多年敢用王为起名的三个人,有着相当大的气魄和自信。
果然如此,他们做出的成就也在各个领域大放光彩,都可以称之为王,起这样的名字也不为过。当然现在社会起名并没有那么多的讲究,称天,称王,称地,都是个人自由。更多的我们在名字中寄予了父母美好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