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何以中国》:一次接近“公众考古”理念的实践

联系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秦岭时,她正在北京开往郑州的火车上。原定的火车延误了,她与学生临时改签了另一班次。这一趟路程的目的地是湖南岳阳,中途要在郑州换乘一次。“要带两个博士生去‘工地’看一下。”在考古界,考古挖掘现场被戏称为“工地”。

除了考古学家的身份,秦岭也是大型纪录片《何以中国》的学术总制片人。本周五,这部由纪录片摄制组及考古团队一起完成的呕心沥血之作,将迎来最后一集《天下》。从起初的纪录片创意、学术框架的确定,到联络各地考古所、组织拍摄,都有秦岭的身影。

“北京大学一直在做‘公众考古’,它更多讲的是赋权,意在让公众进入、共同研究。”回顾与纪录片团队长达三年多的合作,秦岭觉得,这是一次很接近“公众考古”理念的实践,“我很有信心地跟所有同事、考古团队说,这个纪录片团队,有了一种用他们的方式去解释过去的能力。考古团队和纪录片团队的合作,是‘1+1>2’的。”

用纪录片致敬百年考古学史

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和中国学者发掘仰韶村,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时间走到2020年,整个中国考古学界都在为即将到来的中国考古百年做准备,在这个特殊的节点上,秦岭与《何以中国》总导演干超机缘巧合下聊了起来,两人都是上海市向明中学的校友。一个用纪录片致敬百年考古学史的想法就此萌发。

“纪录片《何以中国》的英文名是‘China before China’,这个名字曾经被用过。”秦岭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曾与瑞典东方古物博物馆合作推出以中国史前彩陶为中心的展览,即被命名为“中国之前的中国”,以此驳斥“中国文明西来说”这桩公案,“‘何以中国’的探问,也很契合在此时机对中国考古学的梳理。”

纪录片分《秦汉》《摇篮》《星斗》《古国》《择中》《殷商》《家国》《天下》8集,从迈向一体化的秦汉王朝讲起,进而溯源至旧、新石器时代之交,见证中华大地的先民走向农业定居,组成家庭和社会,建立早期信仰与文化审美,开始五湖四海间的交流,形成区域古国和早期文明,开启夏商周的王朝时代,直至秦汉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伟大历程。

在形成目前的叙事结构之前,秦岭写过很多个版本的大纲,对于如何诠释“何以中国”这个命题,也有多种不同的尝试。“原本想过写成主题式,探讨有哪些文明基因、文化基因造就‘中国’。比如农业的特点、季风气候影响下的粟黍稻作;或者一些科学史上的节点,比如陶器的发明要先于农业;又如地中海式文明通过贸易,有一个很大的交流网络来维系文明,而我们是藏礼于器,用特殊的资源、技术来维系社会权力和组织系统。这都是中国社会的特点。”她表示,甚至还想过做成很多季,探讨“何谓中国”“何所为中国”,或者“外部视角看中国”,“最终调整成现在的样子,整体工作量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看到陶罐背后的人与社会

这部纪录片的拍摄,从头到尾没有考古学家的访谈画面,但背后处处是考古学家的痕迹。“考古的素材是最重要的底本,它是背后支撑纪录片的主线,站在观众预期的角度,在哪个拍摄阶段需要哪些材料,工作团队花了很长时间。”秦岭记得,仅在大纲编纂阶段,就聚集了许多北京大学毕业的博士、青年学者,“大家开了一次又一次会”。

一开始,考古团队和纪录片团队之间存在很大的隔阂。“那时候经常像讲课一样,我一讲一个小时,讲到最后我都急了,我已经看到陶器背后的人和社会了,怎么你们看到的还是罐子?”

考古学强调“透物见人”,指的是透过某件出土文物、器具,看到背后的社会和当时所处时代的人的生活环境。“考古专业的人觉得,文物自己会说话,你看到文物,就能看到背后的人。但摄制组起初很懵、觉得很难,我们意识到,这件事没有想象中简单。”秦岭说。干超就曾回忆,那一次授课,秦岭连着讲了两个小时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自己“压根没听懂”。

如何“透物见人”,用视觉化的方式,看到物质文明背后的文化表征,用文物串联起时代,成为《何以中国》这部纪录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秦岭看来,考古学家的视角中,文物的意义并不是摆在博物馆展柜中,作为个体来供人参观、欣赏。“重要的是物之间的联系,它被谁使用、如何使用。”

在日复一日的磨合中,纪录片团队和考古团队有了默契。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何以中国》,并非孤立地去拍摄文物,而是通过组合拍摄及影视再现的方式,将文物还原到最初的使用场景中。比如第六集《殷商》,影视再现了商王武丁沐浴的画面,这一场景对整体叙事帮助并不大,复原青铜器的使用方式却很花心血。摄制组的目的是让观众看到一个可行的场景,看不同的青铜器如何被使用。

秦岭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的那场拍摄。“这是距今5000多年前的高等级墓葬,是长江下游第一个用玉的高峰,其中的07M23号墓随葬玉石器多达300余件。”她记得,与其他纪录片不同,《何以中国》通过繁复的工作,按照原样复原了玉石器出土时的状况。“我们和考古学家吴卫红、张小雷把这些玉石器从库房里重新提取出来,核对当年的发掘记录、照片、编号,怀着敬畏的心态,一件件复原。”无论是原本悬挂于墓主脖颈上的玉璜组佩,还是穿戴于两臂上的10件玉镯;抑或是腰腹部穿挂着的那套造型如龟壳互扣、内置玉签的特殊礼器;都让今天的观众得以想象出数千年前这场葬仪的隆重。

“复原的过程,对考古学家也是一个复盘的过程。考古学家是信使,是帮助你解码的人。通过我们的观察、记录、分析、复原,才能把过去带到今天来。”秦岭说,《何以中国》所展现的并不是博物馆里陈列的文物之美,而是以考古学家的视角,透过文物看见背后的历史,以及解读“中国”之文明如何在万年文化史中逐步型塑。

纪录片拍摄也“反哺”考古

《何以中国》的拍摄,几乎得到全国所有考古单位的帮助。有一组数据,制片人、导演以及每一位主创都耳熟能详。纪录片共拍摄全国考古遗址、博物馆等点位230余个,足迹遍布全国绝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跋涉超过4万公里。其中,每一个遗址的阐释,每一件文物表达的方式,以及其中用到的镜头、故事都不一样。

以第七集《家国》为例,摄制组的足迹到达碾子坡遗址、周原遗址、丰镐遗址、琉璃河遗址、曲村—天马遗址等众多西周时期重要遗址。其中周原遗址出土了一辆驷马驱驾的青铜轮牙马车,马匹及车辆装饰有大量镶嵌绿松石的青铜饰件,车厢外围装饰有薄壁青铜兽面、玉器、绿松石饰件,华美异常。后期特效组在周原遗址考古队杨磊老师指导下,将车上的每一个零部件、局部材质等,都对照着考古资料建模,并在三维软件中雕刻纹饰。这样一辆马车的CG制作,在片中呈现不过5秒,却要耗去数字设计师团队数周的制作时间。

秦岭感慨,参与此次纪录片的拍摄,某种程度上“反哺”了考古工作者。“视觉化过程中我们发现,考古学家原来的细节是不够的。比如周天子祭祀时,牛羊等祭牲该如何摆放?先放什么?头朝向哪个方位?在某个场景里穿什么衣服?人是坐着还是跪着?啬夫弘用什么样的刀来削竹简?这些都需要考古学支撑。反过来,纪录片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多专业的问题。”

在秦岭看来,考古学的目标是复原古代社会。“我慢慢体会到,《何以中国》用影视化再现社会情境,进入5000年前、2000年前的历史场景,也是一个集成式体现考古学复原古代社会的成果。”

采访接近尾声,她给记者发来一串长长的名单。服饰复原指导汤超、地图绘制指导余雯晶,都来自社科院考古所;古建复原指导张剑葳、古文字指导管文韬,都来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撰稿组的名单含金量也很高,“比如王宁远写良渚,孙波写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郭伟民写鸡叫城、石家河,许宏写二里头,他们都是遗址所在地的考古队队长或省所所长。”

“参与我们项目的人,姓名一共有12000字,我们每一集的稿子是9000字,姓名一共核对了三天,24页纸,名单当中有很多考古老师、博物馆老师,哪怕是拿钥匙去开锁的老师,名单上都有。”干超说。

THE END
0.葛兆光丨清代学术史与思想史的再认识梁启超和钱穆就奠定了这样的模式:(1)选择的研究对象,大体上是刘师培、梁启超、钱穆所提出的那么一批人物,这些人成为固定的连续环节,章节基本上就是以他们的先后成为系列,他们就是清代学术的历史,从清初的顾、黄、王起,到康熙年间的阎、胡,到乾隆时代的惠栋和戴震,到嘉庆以来的阮元、焦循、凌廷堪,以及庄存与、jvzq<84yyy4489iqe0ipo8hqpvkov87412=3387319962>=56a7169<868=50|mvon
1.《中國典籍與文化》(2013年第4期)刊發《裘錫圭學術文集》評述及这些年裘先生经常提到“重建中国古典学”的问题。可以说裘先生所研究的学问,都可以容纳在“中国古典学”这一学科名称下。裘先生是学历史出身,到北大后因教学的需要,开始以研究语言学为主,同时自己又补充学习了很多考古、哲学、思想、宗教、民俗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裘先生研究的学问,按现在的学科分类,涵盖了语言学、jvzquC41yy}/hmly|0usi7hp1Ykc1\mqy182:?
2.钢筋水泥:揭开历史面纱,探寻文革本源(中)历史已走过了那段曲折的过去。刘少奇、周恩来等当时的国家领导人的《选集》中,在大跃进和公社化期间,没有几篇涉及到反对“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文章 。而《毛泽东文集》的相关论述就达到27篇。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 揭开历史面纱,探寻文革本源(中) ——澄清政治谣言,恢复历史jvzquC41yy}/y‚zym4dqv4Ctvodnn4nkunj1;5351681<55796/j}rn%lztu6yukpg
3.韩钢:中共历史研究的若干热点难点问题历史理论大视野文库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些年来中共历史研究的动态。列了二十二个问题,实际上,这些也只是一鳞半爪,远不能反映研究动态的所有方面。还要说明,我的介绍凭自己的印象,没有稿子,所以一定会有不准确的地方。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还需要核对著述文本和原始文献。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共历史的研究大大地拓展了,很多问题的研究jvzq<84yyy4837hp146238623:575B8480yivvq
4.简发对《我想重新解释历史》的笔记(1)这说明,文明程度提高了,历史是在向光明的方向走。同样,井田制进化到租佃制,生产者的自由也增加了。访谈者:你的理论框架把几千年来的历史连成了一条线,一路贯穿下来。吴思:我说的是事实。至于叙述者的色彩应该如何评价,我认为,隐瞒或歪曲事实的叙述才黑暗。明明黑暗硬说光明才黑暗。 / 中国历史上,暴力的浓度本来jvzquC41dqul0mtwdct/exr1rguqnn43:;<7;B<71ctoq}fvkqt08@7;9870
5.建构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之路——《路遥和他的史学时代:路遥我模糊地记得,大概是在2010年10月下旬某晚,我很紧张地拨通了路先生的宅电,并通了将近2个小时的电话;但我又清楚地记得,路先生讲一口南方普通话,虽然大部分内容我确实听不清也理不顺,但唯有一句话言犹在耳:“目前稿子还有问题,你改改,我再给写序言。”挂掉电话,我赶紧继续返工打磨。终于在2011年3月拿到了路先jvzquC41yy}/xrjy0ujv0niw0et0kwkq1362:86:73<60qyo
6.第一个“历史决议”团结全党同志如同一个和睦的家庭新闻报道这也正是4年后《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出台之要义。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历史决议”,从酝酿到形成耗时近4年,毛泽东直接参加起草并反复修改,全党高级干部多次讨论,最终对党内若干重大历史问题,尤其是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期间中央的领导路线问题作出总结。jvzq<84ere4qgxung0ipo7hp1p704973137248h865>8/<74:37147mvon
7.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年过六旬,他仍不辞辛劳,领衔建立起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年逾七旬,他仍坚守讲台,为本科生讲授《文心雕龙》。我们将向您讲述著名文艺理论家、北师大资深教授童庆炳先生的人生故事,让我们与童先生一起,循着伴随他成长的历史车痕,触摸他与北师大交织一甲子的岁月年轮。jvzquC41zeh/dwz0gf{/ew4z{yn0l|kh13:17B3jvor
8.在出土文献里勾稽中国历史——记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古籍研究所教授、博为此,吴良宝抄写《说文》小篆字形,仔细阅读《中国古文字学通论》《古文字学初阶》等著作,抄录偏旁表,摹录甲骨文、金文资料选读等。1993年,吴良宝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家乡的高中任教,依然坚持自学古文字。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沈培先生曾写信鼓励他:“不必贪多,每天有那么一会儿,读那么一点点儿,然后仔细琢磨,收获也许是不少jvzquC41pg}t0|npc0ipo7hp1e532;5/343348iqe/oj|whvmg=:3?97;0yivvq
9.这篇万字长文,把论文写作和投稿的事讲透了!要真正研究解决某一学科的问题, 必须对该学科发展演进的历史有清楚、系统的了解, 对学科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有扎实、深厚的积累。如, 研究哲学的某一问题, 必须对中外哲学史有清楚的了解, 从外国的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培根、笛卡尔、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 中国的老子、孔子、魏晋玄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 再到jvzquC41ouk/zjzcv0kew7hp1ktgq86239528B<0jvs
10.开辟未来的经典之作——重温《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摘要:为了对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些重大历史问题作出结论和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中共中央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史称第二个历史诀议)。第二个历史决议的起草,经历了筹备酝酿、明确方向和进一步完善三个阶段,着重分析和解决了新中国成立后三十二年党的历史的主流与本质、jvzquC41o{€y0yw0gjv0ls1kplp1:536186:>3jvo
11.《潮剧史》:两位古稀老人将潮剧历史推前100多年吴国钦:主要考虑到许多剧种都有自己的剧种史,潮剧却没有。京剧有200多年历史,《中国京剧史》煌煌200多万字;广府粤剧有180年历史,已出版有《粤剧史》;江浙的越剧历史只有120年,却出版了两部《越剧史》。潮剧历史悠久,它的历史比京剧、粤剧、越剧这三个影响巨大的剧种的历史加起来还长,却没有自己的剧种史,我与林jvzq<84pgyy/e‚tn0eun1pg1ctzjeuju146356561280exsvgpz`Cs[c56I{NW3jvor
12.第11期:余戈、李正《探微与复盘:“微观战史”及老兵口述史操作一般来讲,60到70多岁的时候,记忆力是最好的时候,所有抗战老兵倒推一下应该是80年代、90年代,这时候做老兵口述史是最好的时候,那时候也愿意讲,又记忆很清楚,可惜政治没有开明到那个程度,那时候这些老兵还处在阴影里,至少他自己还没有胆量说跑出来给人家讲这段历史。等到我们可以做的时候,发现老人离去的太多,泛泛说接触一个老兵好,jvzq<84yyy42;<
13.新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史上的1956年专题1956年2月27日至3月6日,中国作家协会第二次理事会(扩大)会议召开,老舍作《关于兄弟民族文学工作的报告》,该报告成为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报告从六个方面具体谈少数民族文学问题8: 甲、民族文学遗产和新文学的兴起。该部分对少数民族文学的总体分布及各民族民间文学和作家创作的历史、现状作了总体jvzq<84yyy4djrscytoug{3eqo4dp8LD1p704973129298h659733684279:6;3jvor
14.合肥七中党委中心组2023年第四次学习会(20230331)——习近平2023年1月16日同党外人士座谈并共迎新春时的讲话 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分管领域的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要营造环境、创造条件,鼓励基层干部群众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对发现的问题,要分析原因、找准症结,jvzquC41yy}/jov|0pku0ls1nkrvpzgzk524A:;0jznn
15.阎崇年:希望研究历史的人慢下来静下来在长达一年的《清十二帝疑案》节目制作过程中,阎崇年停掉了所有的会议和出差,为每次讲座准备2万字的讲稿,从周一到周四,每天写5000字的文稿,周五串稿子、做试讲,周六再进行一次修改和调整,晚上散步的时候他会一边遛弯儿一边把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周日就正式到电视台开讲。下周一又开始做下一讲的准备,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lzn14628855/4;09A639:6/uqyon
16.我所了解的于光远《百年潮》分两期连载部分内容,又在组织编辑的《改变中国命运的41天》书里全文收录。当年回忆三中全会的文章,恐怕属这篇最详尽,篇幅也最长。此后,于老在这个稿子的基础上,写出一部二十万余字的著作《我亲历的那次历史转折》,也在当年出版,是迄今为止有关这次全会最系统的回忆录。jvzquC41yy}/v|npij{b0xwi0et0kwkq13?6386:328/j}r
17.张越: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与社会史论战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1926年)、恽代英《中国民族革命运动史》(1927年)、瞿秋白《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郭沫若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思路:首先,基于现实需求而研究历史问题,“对于未来社会的“专号”第2辑预期刊载的稿子达31篇,“计算已经印成的稿子,竟有一千八百余页之多,即或书局中可以jvzq<84lfu4dc|x0ep5yull1zurx1;543370v;5433742h:59:7:47xjvor
18.植物考古学家赵志军:追寻“三星堆人吃什么?”,万年农业起源“浮1973 年,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的发掘,是中国考古界寻找水稻起源地的滥觞。河姆渡被写进人教版《中国历史》教科书,曾被视为长江流域文明最高峰的代名词,直到良渚遗址的大规模发掘。 河姆渡遗址发掘现场 资料图 得益于低洼湿地环境下的饱水隔氧保存条件,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稻谷遗存。这些水稻,最后测定距今 6000~7000 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KW8RLL=F273?:FTP0jvsm